傾杯樂 · 其二青瀾堂席上有感
飛雲過盡,明河淺、天無畔。草色棲螢,霜華清暑,輕颸弄袂,澄瀾拍岸。宴玉麈談賓,倚瓊枝、秀挹雕觴滿。午夜中秋,十分圓月,香槽撥鳳,朱弦軋雁。正是欲醒還醉,臨空悵遠。
壺更疊換。對東西、數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籠燈待散。誰知道、座有離人,目斷雙歌伴。煙江艇子歸來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明河:指銀河。
- 無畔:沒有邊際。
- 輕颸(sī):微風。
- 玉麈(zhǔ)談賓:拿着玉柄拂塵談論的賓客,形容雅士清談。麈,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 瓊枝:比喻美好的人物。
- 秀挹(yì):優美地舉杯。挹,酌取,這裏指舉杯喝酒。
- 雕觴(shāng):雕刻精美的酒杯。
- 香槽撥鳳:用香槽琴撥彈奏。鳳,指琴身所繪鳳凰圖案,代指琴。
- 朱弦軋(yà)雁:硃紅色的琴絃彈奏出聲音。軋,絃樂器彈奏時發出聲音;雁,指琴上排列如雁行的弦柱 。
- 壺更:指時刻、時間。
- 回塘:曲折的池塘。
- 籠燈:提着燈籠。
翻譯
飛雲全都飄走後,銀河顯得清澈且淺,天空廣闊無邊。草叢中螢火蟲棲息,清冷霜華消退了暑氣,微風輕輕吹動着人們的衣袖,澄澈的波瀾拍打着岸邊。宴請的賓客們手持玉拂塵清談,依傍着美好的人物,優雅地舉杯,杯中斟滿美酒。中秋的午夜時分,明月十分圓滿明亮,有人用香槽琴撥彈奏,朱弦發出悅耳聲音。此時此刻,大家都處在似醒還醉之間,面對夜空思緒惆悵而悠遠。
時間已經更替變換。對着東西延展數里曲折的池塘,憐惜那零落的芙蓉,春天已然遠去不再照管。提着燈籠的人們等待宴散。誰能知道,在座中有即將別離之人,目光追隨着那歌聲相伴的人。煙霧籠罩的江面上,小船歸來得很晚。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青瀾堂宴席上的情景與詞人複雜的心緒。上闋先以宏大開闊的秋夜之景開篇,「飛雲過盡,明河淺、天無畔」勾勒出深邃遼遠的天空畫面,奠定了清曠的基調。接着對宴席周邊的景象細緻描寫,「草色棲螢,霜華清暑,輕颸弄袂,澄瀾拍岸」營造出清幽寧靜又帶着絲絲涼意的氛圍。對宴席場景的刻畫,如「宴玉麈談賓,倚瓊枝、秀挹雕觴滿」盡顯雅士相聚的高雅與繁華,又通過「香槽撥鳳,朱弦軋雁」的演奏描寫,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息,生動展現出中秋宴會的歡樂與雅緻。
下闋情感急轉直下,先是「正是欲醒還醉,臨空悵遠」透露出遊宴間的落寞惆悵,「壺更疊換」點明時光流逝,「對東西、數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借景抒情,以零落芙蓉感嘆美好不再,抒發內心的哀怨。最後「誰知道、座有離人,目斷雙歌伴。煙江艇子歸來晚」直接道明座中有眷戀離分的心情,那江上晚歸的小艇似乎也象徵着離人的漂泊與離散,整體情感真摯深沉,通過場景、情感的起伏變化,展現出詞人細膩複雜的情感世界 。

張先
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 1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