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酒肆留別

·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拼音

譯文

春風吹拂柳絮滿店飄酒香,吳姬捧出美酒請客人品嚐。 金陵的朋友們紛紛來相送,主客暢飲頻頻舉杯共盡觴。 請你們問問這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比誰短誰長?

注釋

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 酒肆:酒店。 留別:臨別留詩給送行者。 風吹:一作「白門」。 吳姬:吳地的青年女子,這裏指酒店中的侍女。 壓酒:壓糟取酒。古時新酒釀熟,臨飲時方壓糟取用。 喚:一作「勸」,一作「使」。 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欲行:將要走的人,指詩人自己。 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盡觴(shāng):喝盡杯中的酒。觴,酒杯。 試問:一作「問取」。

此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即將離開金陵東遊揚州時留贈友人的一首話別詩,篇幅雖短,卻情意深長。此詩由寫仲夏勝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鋪就其樂融融的贈別場景;隨即寫吳姬以酒酬客,表現吳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後在觥籌交錯中,主客相辭的動人場景躍然紙上,別意長於流水般的感嘆水到渠成。全詩熱情洋溢,反映了李白與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誼及其豪放性格;流暢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韻悠長,尤其結尾兩句,兼用擬人、比喻、對比、反問等手法,構思新穎奇特,有強烈的感染力。

賞析

楊花飄絮的時節,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裏,即將離開金陵的詩人,滿懷別緒,獨坐小酌。駘蕩的春風,捲起了垂垂欲下的楊花,輕飛亂舞,撲滿店中;當壚的姑娘,捧出新壓榨出來的美酒,勸客品嚐。這裏,柳絮濛濛,酒香郁鬱,撲鼻而來,也不知是酒香,還是柳花香。這麼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畫面,該用許多筆墨來表現。此詩只「風吹柳花滿店香」七字,就將風光的駘蕩,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東風的情調,生動自然地浮現在紙面之上;而且又極灑脫超逸,不費半分氣力,脫口而出,純任直觀,於此,充分顯示了李白的才華。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和風吹着柳絮,酒店裏溢滿芳香;吳姬捧出新壓的美酒,勸客品嚐。「金陵」,點明地屬江南,「柳花」,說明時當暮春。這是柳煙迷濛、春風沉醉的江南三月,詩人一走進店裏,沁人心脾的香氣就撲面而來。這一「香」字,把店內店外連成一片。金陵古屬吳地,遂稱當地女子爲「吳姬」,這裏指酒家女。她滿面春風,一邊壓酒(即壓酒糟取酒汁),一邊笑語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間,真是如沐春風,令人陶醉,讓人迷戀。 這兩句寫出了濃濃的江南味道,雖然未明寫店外,而店外「雜花生樹,羣鶯亂飛」,楊柳含煙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見。此時,無論是詩人還是讀者,視覺、嗅覺、聽覺全都調動起來了。 「柳花」,即柳絮,本來無所謂香,但一些詩人卻聞到了,如傳奇「莫唱踏陽春,令人離腸結。郎行久不歸,柳自飄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則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則這個「香」字代表了春之氣息,這不但活畫出一種詩歌意境,而且爲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筆。其實,對「滿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於「其柳花之香」,那當是春風吹來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飄香,大概還有「心香」,所謂心清聞妙香。這裏的「店」,初看不知何店,憑仗下句始明瞭是指酒店。實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纔會香,不然即使是最雅緻的古玩書肆,在情景的協調上,恐怕也還當不起「風吹柳花滿店香」這七個字。所以這個「香」字初看似覺突兀,細味卻又感到是那麼妥貼。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金陵的一羣年輕人來到這裏,爲詩人送行。餞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將要走的和不走的,個個乾杯暢飲。也有人認爲,這是說相送者殷勤勸酒,不忍遽別;告別者要走又不想走,無限留戀,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揚州。他後來在《上安州裴長史書》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遊,當時既年輕富有,又仗義疏財,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時也當如此。一幫朋友喝酒,話別,少年剛腸,興致盎然,沒有傷別之意,這也很符合年輕人的特點。「盡觴」,意思是喝乾杯中酒。「觴」,酒器。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一行,詩人是快樂的。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節,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詩人卻要走了。面對美麗的江南風物和朋友們的盛情挽留,詩人依依不捨,他在想: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無限惜別之情呢?也許餞別的酒店正面對大江,詩人順手一指,以水爲喻:「請你們問問那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濃,也看不見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給人的印象是綿綿不絕。但詩人不是簡單的相喻,而是設問比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採用這種表現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啓發,如謝朓就寫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寫得更加生動自然。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詩構思巧妙。首句」風吹柳花滿店香「,是闃無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吳姬壓酒勸客嘗「,當壚紅粉遇到了酒客,場面上就出現人了,等到「金陵子弟」這批少年一涌而至時,酒店中就更熱鬧了。別離之際,本來未必有心飲酒,而吳姬一勸,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來,更覺情長,誰也不願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來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熱鬧場面上潑了一盆冷水,點出了從來熱鬧繁華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離開金陵了。但是,如此熱辣辣的訣舍,總不能跨開大步就走吧。於是又轉爲「欲行不行各盡觴」,欲行的詩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盡觴,情意如此之長,於是落出了「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結句,以含蓄的筆法,悠然無盡地結束了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寫離別,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謂「離愁別緒」。然而,李白這首詩中連一點愁的影子都不見,只有別意。詩人正值青春華茂,他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羣青年朋友。這種惜別之情在他寫來,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哀傷,富於青春豪邁、風流瀟灑的情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姬(wú jī):吳地的年輕女子,這裡指酒店中的侍女。
  • 壓酒:壓糟取酒。古時新酒釀熟,臨飲時方壓糟取用。

繙譯

春風吹拂著柳花,使得酒店裡滿是香氣,吳地的侍女壓出新酒邀請客人品嘗。 金陵的年輕朋友們前來爲我送行,大家想走卻又不想走,紛紛盡情地飲酒。 請你問問那東流的江水,離別的情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即將離開金陵時所作,通過對酒店情景的描寫和與金陵子弟的告別,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觸。詩的開頭描繪了柳花飄飛、酒店飄香的美好景象,爲全詩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吳姬壓酒喚客嘗”,既寫出了酒店的特色,又表現出了主人的熱情。“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則生動地展現了送別的場景,大家在離別之際,盡情飲酒,不捨之情溢於言表。最後兩句“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詩人以江水作比,將抽象的離情具躰化,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金陵及友人的深深眷戀和離別的愁苦。整首詩語言流暢,情感真摯,意境優美,是李白詩歌中的佳作。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