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鴻:zhēng hóng,遠飛的大雁,常用來比喻遊子、旅人。這裏指漂泊江湖的人。
- 風煙:指一路上的風雨雲煙等經歷,也代指人生的滄桑。
- 歌裙:歌舞時所穿的裙子,借指爲女子歌舞。
- 羅巾:質地輕軟的絲織品做成的巾帕,常用來擦淚。
翻譯
在萬里江湖之上漂泊如遠去的大雁一般的我們再次相逢。過去那許多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都在我們如今的笑談之間。
曾在歌舞中喝醉,離別時淚水溼透羅巾,離別的愁緒是如此濃烈。人日漸消瘦連腰圍都變細了,卻不妨礙身上佩戴的金帶依舊那麼沉重。
賞析
這首詞描繪知己好友久別重逢又再度離別的複雜情感。上闋以徵鴻自比,寫出兩人漂泊江湖的身世,「多少風煙摸在、笑談中」寥寥幾句,舉重若輕,將過往滄桑以豁達的笑談帶過,盡顯深沉感慨;下闋則筆鋒一轉,描繪相聚時的歡樂沉醉與分別時的熱淚盈眶,突出離別的愁緒。「瘦減腰圍不礙、帶金重」一句以身體消瘦與金帶依舊沉重形成鮮明對比,委婉細膩地表達出在憂愁煎熬下身體雖損耗,卻對友人的深情不減,進一步烘托出別愁的濃重。整首詞情感真摯、跌宕起伏,於豁達中見悲愁,給人以深長的回味。

楊炎正
楊炎正,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楊萬里之族弟。慶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於京鏜,爲寧縣簿。六年,除架閣指揮,尋罷官。嘉定三年(1210)於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論劾,詔與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論罷,改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楊炎正與辛棄疾交誼甚厚,多有酬唱。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