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吳山越山:吳山,在浙江杭州城南錢塘江北岸。越山,指浙江紹興以北錢塘江南岸的山。此指江浙一帶的山。
江流今古愁: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山雨興亡淚:意謂山中的雨猶如爲國家的衰亡流的淚。興亡:複詞偏義,偏指“亡”。
閒未得:即不得閒。
序
這支小令懷古傷今,把深沉的興亡之感,融入到景物描寫中。國家興亡,朝代更迭,歷史變遷,物是人非,而山水如故。在千古不變的山山水水中,融入了深厚的歷史感,引發人的感慨和感傷。末句“沙鷗笑人閒未得”,用擬人手法,看似輕鬆詼諧,含義卻頗爲豐富,別具深意。自然界的生物是那樣悠然自得,而人世間則充滿忙碌、競爭、勞頓,最終,一切的一切都將歸於歷史的陳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
- 清江引:曲牌名。
- 吳山越山:吳山在今浙江杭州,春秋時爲吳國之地;越山泛指越地之山,今浙江紹興一帶爲古越國之地。吳山越山在這裏代指當年吳越爭霸之地,越(yuè)。
- 山雨興亡淚:山中風雨好像是感慨興亡而流下的淚水 。
翻譯
當年吳國和越國的羣山,山下流淌着江水,處處都蘊含着淒涼的意味。江水悠悠流淌,承載着古往今來的哀愁,山中的風雨好似是感慨朝代興亡而灑下的淚水,江面上的沙鷗似乎在嘲笑世人忙碌不停,始終得不到安閒。
賞析
這首曲子是作者遊覽錢塘江畔時,面對曾經見證吳越爭霸等諸多歷史興亡的山川景色所創作。曲子開篇點明地點,「吳山越山山下水」描繪出一幅壯闊的山水圖,但隨後「總是淒涼意」將這表面壯美的山河染上深沉的淒涼色調,奠定了全曲哀傷的基調。 「江流今古愁,山雨興亡淚」兩句,作者賦予自然景物濃厚的情感,江流不息,彷彿飽含着從古至今的憂愁;山間風雨,好似是傷心於朝代興廢而滾落的淚水。通過這種手法,將歷史滄桑之感與眼前之景天衣無縫地融合,情景交融,使得情感表達更加深沉、真摯,讓人對歷史的變幻莫測與人生的虛幻無常產生深深的思考 。最後「沙鷗笑人閒未得」一句,以沙鷗的「笑」來反襯世人逐名追利、不得安閒的狀態。沙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與世人忙忙碌碌、疲憊奔命形成鮮明對比,在一種略帶詼諧又飽含深意的氛圍中,表達出作者超脫塵世,嚮往閒適生活的心境,也讓整首曲子在哀傷感慨之上,又增添了一份對人生態度的深刻反思。整首曲子用詞簡潔,意境深遠,情感複雜而深沉,將對歷史興衰的嘆惋、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自己的心志追求都巧妙地融入在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之中 。
任昱
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爲同時代人,少時好狎遊,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其作品《閒居》有“結廬移石動雲根,不受紅塵”、《隱居》有“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等句,知其爲足跡往來於蘇、杭的一位“布衣”。散曲作品今存小令59首,均見《樂府羣珠》、《樂府羣玉》。套曲【南呂 一枝花】一套,見《太平樂府》、《北宮詞紀》、《北詞廣正譜》。《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150詞林英傑之中。
► 12篇诗文
任昱的其他作品
- 《 中呂 · 上小樓 · 隱居 》 —— [ 元 ] 任昱
- 《 越調 · 小桃紅 》 —— [ 元 ] 任昱
- 《 正宮 · 小梁州 · 春懷 》 —— [ 元 ] 任昱
- 《 雙調 · 沉醉東風 · 信筆 》 —— [ 元 ] 任昱
- 《 南呂 · 金字經 · 稍宵宴坐 》 —— [ 元 ] 任昱
- 《 中呂 · 紅繡鞋 · 湖上 》 —— [ 元 ] 任昱
- 《 雙調 · 清江引 · 題情 》 —— [ 元 ] 任昱
- 《 南呂 · 金字經 · 重到湖上 》 —— [ 元 ] 任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