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蓬萊:比喻自己隱居的地方。
諸葛茅廬:諸葛亮年輕時隱居南陽,住茅屋,親自耕種。
陶令鬆菊: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鬆菊猶存。”
張翰蓴鱸:見姚燧《醉高歌·感懷》注[三]。按以上三句都是以古人自比。
妄圖:妄想。
清風高度:清雅高潔的風度。
“任年年”句:隱含有不管現實如何變化的意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棘滿途:指人生道路充滿艱險困難,荊棘(jīng jí) 泛指山野叢生多刺的灌木。這裏比喻在世俗追求功名利祿途中充滿艱難險阻。
- 蓬萊: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這裏代指與世隔絕的清幽之地。
- 諸葛茅廬: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的草廬,在隆中 ,諸葛亮在此過着隱居生活,以待明主。
- 陶令鬆菊:東晉陶淵明曾任彭澤令,後辭官歸隱,喜愛鬆菊,常以鬆菊自喻,表達隱居之志。
- 張翰蓴鱸:西晉張翰在洛陽爲官,見秋風起,因思念故鄉的蓴菜羹和鱸魚膾,遂辭官歸家。 此處用此典故表達思歸隱居之情。
- 清 風高度:形容超脫世俗,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懷,像清風一樣自由自在、高潔不凡。
翻譯
在這人世間,到處都佈滿了荊棘一般的艱難險阻。在蓬萊般清幽的地方悠閒居住下來,像諸葛亮那樣曾隱居在茅廬中,像陶淵明那樣醉心於鬆菊相伴,像張翰那樣爲了家鄉美食毅然歸隱。不順着世俗潮流隨波逐流,不癡心妄想追求功名利祿。保持像清風般自由、高潔的品性。聽任那每年花兒落下、柳絮飛舞。
賞析
這首散曲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開篇「荊棘滿途,蓬萊閒住」便陡然形成對比,「荊棘滿途」渲染了塵世之路的艱難坎坷,「蓬萊閒住」點出作者心嚮往之的隱居之地。作者連續舉了諸葛亮、陶淵明、張翰的典故,諸葛亮在茅廬等待時機;陶淵明醉於田園鬆菊;張翰念着家鄉美食而歸隱。這三人雖時代、經歷不同,但都有過隱居的時刻,作者通過這些例子說明隱居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古往今來諸多智者的選擇。 「不順俗,不妄圖」直接表明作者的處世態度,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做不切實際的妄想。最後「清風高度,任年年落花飛絮」,描繪出一種極爲灑脫超脫的意境,如同清風般自在高潔,對花開花落、柳絮紛飛的自然變化都泰然處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盡顯隱居生活的閒適、灑脫與淡然,體現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和豁達的情懷 。
任昱
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爲同時代人,少時好狎遊,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其作品《閒居》有“結廬移石動雲根,不受紅塵”、《隱居》有“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等句,知其爲足跡往來於蘇、杭的一位“布衣”。散曲作品今存小令59首,均見《樂府羣珠》、《樂府羣玉》。套曲【南呂 一枝花】一套,見《太平樂府》、《北宮詞紀》、《北詞廣正譜》。《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150詞林英傑之中。
► 12篇诗文
任昱的其他作品
- 《 雙調 · 清江引 · 錢塘懷古 》 —— [ 元 ] 任昱
- 《 雙調 · 清江引 · 題情 》 —— [ 元 ] 任昱
- 《 中呂 · 紅繡鞋 · 湖上 》 —— [ 元 ] 任昱
- 《 南呂 · 金字經 · 重到湖上 》 —— [ 元 ] 任昱
- 《 南呂 · 金字經 · 稍宵宴坐 》 —— [ 元 ] 任昱
- 《 紅繡鞋 》 —— [ 元 ] 任昱
- 《 雙調 · 沉醉東風 · 信筆 》 —— [ 元 ] 任昱
- 《 中呂 · 紅繡鞋 · 重到吳門 》 —— [ 元 ] 任昱
相关推荐
- 《 中呂 · 醉高歌帶攤破喜春來 · 旅中 》 —— [ 元 ] 顧德潤
- 《 正宮·塞鴻秋門前五柳侵江路 》 —— [ 元 ] 鄭光祖
- 《 中呂 · 山坡羊 · 嘆世(二首) 》 —— [ 元 ] 陳草菴
- 《 越調 · 天淨沙 · 閒題 》 —— [ 元 ] 吳西逸
- 《 中呂 · 喜春來 · 閨怨 》 —— [ 元 ] 徐再思
- 《 陽春曲 · 中呂 · 知幾 》 —— [ 元 ] 白樸
- 《 書悶 》 —— [ 清 ] 馬謙齋
- 《 南呂 · 四塊玉 · 酷吏 》 —— [ 元 ] 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