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可以期待的大好江山真美好,歲月年華的快速消逝卻無情。城東里的人急忙跑來,西面街坊裏的人則如癡如醉,他們都在聆聽漁夫樵夫講述那王朝的興替故事。但是回到現實,我們依舊只是中原的布衣百姓而已,更別想留名於麒麟閣中了。
注釋
沉醉東風:雙調曲牌,定格句式爲六六、三三七、七七,七句六韻。其中前四句須構成兩對。信筆:隨筆而作。
有待:指江山好像等待人的登臨。信美:確實很美。信,確實,的確。
東里:東邊的鄰里。
西鄰:與上文“東里”相對,“鄰”、“裏”互文見義。
漁樵:漁夫,樵夫。興廢:國家興亡,朝代更替。
依舊中原一布衣:指終老爲仕。此句化自馬致遠《金字經》“昆殺中原一布衣”。中原,即中土,此對邊塞而言,是廣義的。布衣,穿粗布衣服的人,指代貧民百姓。
休想:不要想,別想。麒麟畫:畫像於麒麟閣。麒麟閣,漢武帝時建,在未央宮內。漢宣帝時,畫功臣霍光、張安世、韓增、蘇武等十一人像於閣上。後泛指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序
《沉醉東風·信筆》是元朝散曲作家任昱創作的一首小令。該曲描寫小城鎮中的閒居生活,發出了歲月流逝,年華易老的感慨;末兩句更是表達了功業未成的懊惱與憤懣。
賞析
“有待江山信美,無情歲月相催”,開首兩句由杜甫《後遊》中的“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化來,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江山彷彿有情,期待着自己的美麗能夠爲人所賞識,“有待”二字,將江山自然賦予了顧盼神飛的靈動之色,使讀者忍不住升騰起一股對自然的憐愛之情。但無奈的是,江山雖然多請,歲月卻摧殘人老,“無情”二字,語雖平常,卻已將作者的悲涼之情、不平之意傾瀉殆盡。
“東里來,西鄰醉,聽漁樵講些興廢”,這三句是對上句“無情歲月”的闡發,也即作者這些年如何打發年復一年的無情歲月。“東里來”“西鄰醉”兩句採用了互文手法,上下相互映襯補充,寫作者同左鄰右舍的交往,大家推杯換盞,醉後胡亂談一通古今,“聽漁樵講些興廢”,日子便也一天天這麼過去了。其實,“聽漁樵講些興廢”是元代散句中常見之句,意謂朝代的興廢、帝王的更替,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只是過眼雲煙,不過能給漁樵屠夫增加些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如此一來,這首小令便由作者對自我身世的感慨擴大到了歷史興亡的思索上,可謂引人深思。
結尾二句,是作者對自己不平之氣的抒發。“依舊”一句,得自馬致遠《金字經》中“困殺中原一布衣”的詩句,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苦悶心情:作者潦倒半生,如今年華老去,卻仍然一事無成,仍舊是區區一介布衣,這如何能不令人傷悲。
作者難以抑制自己的悲憤心情,故而說出了“更休想麒麟畫裏”這樣的激憤之語。“休想麒麟閣”,似乎表示作者已經對仕途官場絕望,但其實,任昱並非不想如歷史上那些賢臣名將那樣建立青史留名的功業,只不過生於亂世,受條件限制不能如願罷了。這一點,也可以說是元代知識分子共同的悲劇。
任昱
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爲同時代人,少時好狎遊,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其作品《閒居》有“結廬移石動雲根,不受紅塵”、《隱居》有“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等句,知其爲足跡往來於蘇、杭的一位“布衣”。散曲作品今存小令59首,均見《樂府羣珠》、《樂府羣玉》。套曲【南呂 一枝花】一套,見《太平樂府》、《北宮詞紀》、《北詞廣正譜》。《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150詞林英傑之中。
► 12篇诗文
任昱的其他作品
- 《 中呂 · 上小樓 · 隱居 》 —— [ 元 ] 任昱
- 《 中呂 · 紅繡鞋 · 湖上 》 —— [ 元 ] 任昱
- 《 雙調 · 水仙子 · 幽居 》 —— [ 元 ] 任昱
- 《 中呂 · 紅繡鞋 · 重到吳門 》 —— [ 元 ] 任昱
- 《 南呂 · 金字經 · 重到湖上 》 —— [ 元 ] 任昱
- 《 紅繡鞋 》 —— [ 元 ] 任昱
- 《 南呂 · 金字經 · 稍宵宴坐 》 —— [ 元 ] 任昱
- 《 正宮 · 小梁州 · 春懷 》 —— [ 元 ] 任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