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鴻秋 · 正宮 · 山行警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里鋪、七里鋪、十里鋪,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
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雲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鋪:原指古時驛站。
兀的不:猶言「這(怎)不」。兀的,這。
序
《塞鴻秋·山行警》是元代的一首散曲。此曲抒熾熱的離別之情和鄉關之思,步步有情,景物含情,直率自然。運用隔離反復的修辭手法,別具韻致。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密密通往外面的世界,迎送來自各方各奔前程各有因果的人客,離家出門獨上路途的人,在條條岔路前茫然四顧,家,已在身後好遠,生活所逼,爲安頓老少婦孺,離家的人,衹得嚮前尋出路。一程又一程,長亭更短亭,心裏不捨地算著離家又遠一點了,再遠一點了。一步一回顧,但仍不捨地,與所有離人一樣,頻頻回顧,直至,家,掩在煙塵山重外,難窺蹤影。想起此去經年,不知造化如何,不知何日重回,與家人團聚,霎時間天地再好也是黯然凄愴的暮色,斜陽鋪在遠遠近近處,鋪滿一箇又一箇山頭,彷佛平蕪盡處是斜陽,行人卻更在斜陽外,走不完的漫漫長路。回首嚮家鄉的方向望去,早已隔了不知多少重山水,來時路衹有暮色滄茫炊煙漸散夜霧彌漫。
抒情主人公不畏「道路阻且長」而「行行復行行」,當是出於不得已。是迫於生計而離家宦遊,抑或是探訪親友、奔走生意?我們自是不便妄斷,然而,「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不正透露了他身不由己、勢在必「行」與回「盼」再三、意「懶」步遲的自身矛盾麽?心理負重如此,在「夕陽西下」之際,焉得不有「斷腸人在天涯」的蒼凉感受?那麽,此時的驀然「回首」所看到的「山無數水無數」,自然都是「情無數」的具體化了;這雜多「情」味中包含了他對人生意義的思索與「警」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鋪(pù):舊時的驛站,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 兀的(wù de):表示驚訝。
繙譯
東邊的路、西邊的路、南邊的路,五裡的驛站、七裡的驛站、十裡的驛站,走一步、盼一步、嬾一步。轉眼間,天也晚了、太陽也晚了、雲彩也晚了,斜陽鋪滿了大地。廻頭看有陞騰的菸霧,哎呀,有無數的山、無數的水、無盡的情。
賞析
這首曲子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在旅途中的情景和感受。通過不斷重複“路”“鋪”“步”,強調了路途的漫長和艱難,以及行人的疲憊和無奈。“霎時間”幾句,渲染出暮色降臨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惆悵。最後“兀的不”之後連續的“無數”,更是烘托出自然的廣濶和情感的深沉豐富。整首曲意境深邃,讓人感受到一種在路上的迷茫與感慨,以及對山水自然所蘊含的無盡情思。
無名氏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正宮 · 金殿喜重重 · 秋思(南北合套) 》 —— [ 元 ] 範居中
- 《 中呂 · 紅繡鞋 》 —— [ 元 ] 貫雲石
- 《 中吕 · 山坡羊 ·道情 》 —— [ 元 ] 宋方壺
- 《 中呂 · 十二月過堯民歌 · 別情 》 —— [ 元 ] 王實甫
- 《 驟雨打新荷 》 —— [ 金 ] 元好問
- 《 天淨沙 · 越調 · 離愁 》 —— [ 元 ] 李致遠
- 《 書悶 》 —— [ 清 ] 馬謙齋
- 《 雙調 · 沉醉東風 · 題扇頭隱括古詩 》 —— [ 元 ] 喬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