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太常帖

適太常、司州、鎮軍諸人廿五六書,皆佳。司州以為平復,此慶慶可言。餘親親皆佳。大奴以還吳也,冀或見之。
拼音

譯文

剛接到王彪之、王胡之、王洽等二十五、六日的來信,均安好。王胡之近已康復,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其他親人都平安。王劭已經返回吳郡。希望能夠見到他。

注釋

此帖是王羲之尺牘中涉及時人最多的一件。計有太常、司州、領軍、大奴等四人。太常乃王彪之(305-377),王彬第二子,其爲太常一職,在永和十一年(三五五)七月。司州乃王胡之(修齡),王廙第二子,他曾被任命爲司州刺史,因爲病重而一再辭讓,未到任就逝世了,時在永和十二年(二二五六)。領軍乃王洽,字敬和,(323-358),王導第三子。大奴乃王劭,王導第五子。四人皆王羲之從兄弟。以四人的職任和辭世的時間計,此帖的書寫時間,早不過永和十一年七月,晚不過昇平二年(358)。王劭卒於吳國內史任上,吳國即吳郡。《右軍書記》著錄此帖。然帖中第三行“慶慶”,《右軍書記》作“慶之”。《大觀帖》、《澄清堂帖》、《玉煙堂帖》亦收刻。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原籍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爲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爲“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爲金庭觀,遺址猶存。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