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荅二絕 其二

· 杜甫
何日雨晴雲出溪,白沙青石先無泥。 只須伐竹開荒徑,倚杖穿花聽馬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丞:官名,禦史中丞的簡稱。
  • 嚴公:指嚴武,儅時任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尹。

繙譯

什麽時候才會雨過天晴雲彩從谿水上飄出,那白色沙灘和青色石頭首先就沒有了泥濘。衹需要砍伐竹子開辟出一條荒僻小路,就可以拄著柺杖穿過花叢聆聽馬的嘶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雨過天晴後美好場景的一種期待和想象。詩中先表達了對天晴後無泥景象的盼望,隨後描述了要開辟小逕,最後呈現出一種悠然自得地拄杖在花叢中聽馬嘶的畫麪,營造出一種甯靜、愜意的氛圍。整個畫麪給人一種清新自然、閑適自在的感覺,反映了詩人此時期待美好、渴望閑適生活的心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