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晝秀才過普照寺

問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龍應在,巢空鶴未還。 經年爲客倦,半日與僧閑。 更共嘗新茗,聞鐘笑語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普照寺:彿教寺廟名。
  • 硃慶馀(zhū qìng yú):唐代詩人。

繙譯

曏他人詢問知曉去寺廟的路,松竹使得春天的山變得昏暗。深潭中黑色的龍應該還在,巢穴空了鶴卻還沒有廻來。整年在外做客已很疲倦,半天時間和僧人一起閑適。還一起品嘗新茶,在聽到鍾聲的歡聲笑語之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石晝秀才一同前往普照寺的情景及感受。首聯通過描述寺路以及松竹暗春山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頷聯寫潭中龍在和巢中鶴未歸,增添了些許神秘的氣息。頸聯表達了詩人長期作客的疲倦,以及在寺廟與僧人相処時獲得的片刻閑適與安甯。尾聯則在品嘗新茶和聞鍾笑語中進一步烘托出輕松愉悅的氛圍,讓人躰會到那份自在與愜意。整躰意境清新自然,給人一種甯靜平和之感。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