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 杜牧
豈君心的的,嗟我淚涓涓。 綿羽啼來久,錦鱗書未傳。 獸壚凝冷焰,羅暮蔽晴煙。 自是求佳夢,何須訝畫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的的:明白、分明。
  • (jiē):嘆息。
  • 涓涓:形容淚流不斷。
  • 綿羽:指鳥。這裏指啼叫很久的鳥。
  • 錦鱗:指魚,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這裏說魚沒有傳來書信。
  • 獸壚:獸形的香爐。
  • 凝冷焰:爐中的火焰似凝住而變冷。
  • 羅幕:絲羅做的帷幕。
  • 蔽晴煙:遮蔽了晴日的煙霧(形容屋內的一種氛圍) 。
  • :驚訝,奇怪。

翻譯

難道你內心的想法如此明白(卻對我如此冷淡),可嘆我淚流不斷。鳥兒啼叫了很久了,可你寫在鯉魚上的書信卻沒有傳來。獸形的香爐裏火焰似乎都凝結變冷了,絲羅帷幕遮蔽了晴日中的煙霧。自然是我想要在夢中與你相見,所以你又何必驚訝我整日似畫中一般閒散入眠。

賞析

這首《春思》是一首閨情詩。開頭以「豈君心的的,嗟我淚涓涓」直抒女子內心對愛人的怨嘆,怨對方心意分明卻沒有迴應,自己只能悲傷落淚。「綿羽啼來久,錦鱗書未傳」借景抒情,鳥啼已久,卻不見對方書信傳來,進一步烘托出女子等待中的寂寞與急切。「獸壚凝冷焰,羅暮蔽晴煙」描繪屋內的景象,香爐冷焰、帷幕蔽煙,營造出一種冷清、孤寂的氛圍,襯托出女子內心的淒涼。最後「自是求佳夢,何須訝畫眠」,女子自我排解,表現出爲了能在夢中與愛人相見,寧可如在畫中般悠閒眠睡的無奈與深情。全詩圍繞女子的春日相思展開,從怨、盼、孤寂到自我安慰,層層深入地刻畫了一位陷入相思之苦的女子形象,情感細膩,意境哀怨而悽美。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