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石篇

盤盤山巔石,飄颻澗底蓬。 我本太山人,何爲客淮東。 蒹葭彌斥土,林木無分重。 岸巖若崩缺,湖水何洶洶。 蚌蛤被濱涯,光彩如錦虹。 高彼淩雲霄,浮氣象螭龍。 鯨脊若丘陵,鬚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澎濞戲中鴻。 方舟尋高價,珍寶麗以通。 一舉必千里,乘颸舉帆幢。 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鐘。 常恐沈黃壚,下與黿鱉同。 南極蒼梧野,遊眄窮九江。 中夜指參辰,欲師當定從。 仰天長太息,思想懷故邦。 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盤盤:形容石頭高大不平的樣子。
  • 飄颻(piāo yáo):同「飄搖」,飄蕩,飛揚。
  • 蒹葭(jiān jiā):特定生長週期的荻與蘆。
  • 斥土:多鹽鹼而不生長草木之地。
  • 洶洶:形容波浪聲音很大。
  • 蚌蛤(bàng gé):蚌和蛤。
  • 螭龍(chī lóng):傳說中無角的龍。
  • 澎濞(péng bì):波浪相撞擊聲。
  • 船欐(chuán lì):船和船槳。
  • 乘颸(chéng sī):趁着疾風。
  • 黃壚:亦作「黃盧」,黃泉。
  • 蒼梧野:指蒼梧地區的荒野。
  • 參辰:參星和辰星。
  • (fú):小竹筏或小木筏。

翻譯

那盤盤高大山頂上的石頭,如同在澗底飄蕩的飛蓬。我本來是太山人,爲何做客到淮東之地。那蒹葭佈滿了鹽鹼之地,樹木也沒有什麼分別層次。岸巖好似崩塌殘缺一般,湖水是那樣的波濤洶涌。蚌蛤佈滿了湖岸,光彩如同錦虹般絢爛。高大得好像直上雲霄,浮動的氣象好像無角的龍。鯨魚的脊背如同丘陵,鬍鬚好像山上的松樹。呼吸能吞沒船隻和船槳,波濤能戲弄水中的鴻雁。方舟尋求高價,珍寶綺麗並且相通。一次行動必然能行千里,乘着疾風舉起船帆。經歷危險走過艱難險阻,不知命運最終如何。常常害怕沉淪於黃泉,下面與黿鱉一同。南極到蒼梧的荒野,盡情遊覽直到九江盡頭。半夜裏指着參星和辰星,想以之作爲準則一定跟從。仰天長聲嘆息,心裏思念着故鄉。乘坐竹筏有什麼志向,可嘆那孔子。

賞析

這首詩以豐富奇特的想象,描繪了一系列奇特壯觀的景象。詩中用盤石、飛蓬等形象開篇,營造出一種奇特的氛圍。接着描述了淮東一帶的景象,如蒹葭、岸巖、湖水、蚌蛤等,構成了一幅雄渾的自然畫卷。其中對鯨魚等形象的誇張描寫,展現出詩人宏大的想象力。詩中也透露出對命運的擔憂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整體上,詩歌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感情深沉複雜,既有對自然景象的生動描繪,也有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