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伊昔:從前、往昔。
- 先子:先父,指亡父。
- 契:契合。
- 茲:此。
- 寄傲:寄託曠放高傲的情趣。
- 林丘:山林。
- 疇(chóu):田地。
翻譯
從前我的父親,心懷春天出遊之念。契合這樣的話語執着於此,將曠放高傲寄託于山林。樹木茂密連接山嶺,廣闊蒼茫的原野田地。高空中的雲霄垂掛着霧氣,凝聚的泉水分散流淌。
賞析
這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詩的開頭回憶起父親過去的春遊情懷,接着描述了山林的茂密和原野的廣闊蒼茫,營造出一種開闊而寧靜的氛圍。「回霄垂霧,凝泉散流」這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增添了詩中的清幽之感。整體上,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往昔的追念,以及在自然中尋求精神寄託的心境。
謝安
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名士謝尚的從弟。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多次拒絕朝廷辟命。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方東山再起,任桓溫徵西司馬,此後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鹹安二年(372年)簡文帝崩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並在其死後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作爲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爲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爲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爲“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贊其爲“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