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靈篇· 七四

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后必殺戚姬,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拼音

所属合集

#小窗幽記

譯文

像漢高祖如此大略的帝王,明知死後呂后會殺他心愛的戚夫人,卻無法挽救阻止,乃是因爲禍事已經釀成了。而如陶朱公那樣足智多謀的人,明知他的長子會殺害其次子,卻無法加以保全,是因爲次子的罪孽本來難以原諒。

賞析

漢高祖雄才大略,能取天下,卻不能阻止呂后殺戚夫人,一方面雖是高祖已死,無能爲力,其烈逾火,其毒勝鴆,乃有呂的爲天下至殘之事,出乎常人想象。由此可見,天下最難解決的問題,便是潛藏在人心的仇恨。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使如漢高祖那樣力足以平天下之人,也不足以阻止家庭慘禍的發生。 范蠡的智慧是有名的,他能在佐越王滅吳之後及時隱退,可見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然而當他的次子在楚國殺人,他已知讓長子帶金救贖,很可能會因惜金而誤事,卻不出面阻止,由此可知他並不十分想保全次子。因爲就情而言他當救次子,然就理而言殺人本是難恕之罪。長子由於年輕時深體父親創業之艱,所以惜金,卻導致次子被殺,這又豈是長子所能想得到的?因此,有些事並非斤斤計較、太過精明,就能辦得好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竝不是古詩詞,它更像是一段文言文。

注釋

  • 陳繼儒:明代文學家、書畫家。
  • 漢高祖:即劉邦。
  • 呂後: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後。
  • 慼姬:慼夫人,漢高祖劉邦的寵妃。
  • 陶硃公:即範蠡(lǐ),春鞦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
  • 長男:長子。
  • 仲子:次子。

繙譯

憑借漢高祖那樣的英明,知道呂後必定會殺慼姬,卻不能挽救阻止,大概是因爲那種災禍已經形成了;憑借陶硃公那樣的智計,知道長子必定會殺次子,卻不能使其得到保全,恐怕是他的罪責難以寬恕吧?

賞析

這段話是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一種思考和評價。以漢高祖和陶硃公爲例,說明即使是有智慧和地位的人,在麪對一些侷麪時也可能無力廻天或難以把控。同時也在探討因果、罪責等問題,引發人們對於歷史和人性的深入思考。這段文字簡潔明了,以簡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觀點和見解。

陳繼儒

陳繼儒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仲醇,號眉公,又號糜公。諸生。志尚高雅,博學多通,少與同郡董其昌、王衡齊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書法蘇、米,兼能繪事。董其昌久居詞館,書畫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瑣言僻事,編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於是名動寰宇。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卒於家。有《眉公全集》。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