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斷·捲上·古文

案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孝經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仿象」是也。夫文字者,總而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為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得之自然,備其文理。象形之屬,則謂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聲、會意之屬,則謂之字。字者,言孳乳寢多也。題之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舒也,著也,記也。著明萬事,記往知來。名言諸無,宰制群有。何幽不貫,何往不經。實可謂事簡而應博,豈人力哉!《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夫至德之道,化其性於未然之前;結繩之教,懲其罪於已然之後。故大道衰而有書,利害萌而有契。契為信不足,書為言立徵。書契者,決斷萬事也。凡文書相約束皆曰契。契亦誓也,諸侯約信曰「誓」。故《春秋傳》曰:「王叔氏不能舉其契。」是知契者,書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濫觴,君臣之大約也。亦謂刻木剖而分之,君執其左,臣執其右,即昔之銅虎竹使,今之銅魚,並契之遺象也。皇甫謐曰:「黃帝史蒼頡造文字,記言行,策藏之,名曰‘書契’。」故知黃帝導其源,堯、舜揚其波,是有虞、夏、商、周之書,神化曲謨,垂範萬世。及周公相成王,申明禮樂,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節,又造《爾雅》,宣尼、卜商,增益潤色,釋言暢物,略盡訓詁。及秦用小篆,焚燒先典,古文絕矣。漢文帝時,秦博士伏勝獻《古文尚書》,時又有魏文侯樂人竇公,年二百八十歲,獻古文《樂書》一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樂》章也。及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壁內石函中得《孝經》、《尚書》等經。宣帝時,河內女子壞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晉咸寧五年,汲郡人不准盜發魏安釐王冢,得冊書千餘萬言,或寫《春秋經傳》、《易經》、《論語》、《夏書》、《周書》、《瑣語》、《大歷》、《梁丘藏》、《穆天子傳》、及《魏史》至安釐王二十年,其書隨世變易,已成數體。其《周書》論楚事者最妙,於是古文備矣。甄酆刪定舊文,制為六書,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書為正。周幽王時,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書中多有是也。滕公冢內得石銘,人無識者,惟叔孫通云:「此古文科鬥書也。」科鬥者,即上古之別名也。衛恆《古文贊》云:「黃帝之史,沮誦、蒼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法立制。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中正循檢,矩折規旋。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淼爾下頹,若雨墜於天。信黃唐之遺跡,為六藝之範先。篆、籀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玄。」蒼頡,即古文之祖也。贊曰:「邈邈蒼公,軒轅之始。創制文字,代彼繩理。粲若星辰,郁為綱紀。千齡萬類,如掌斯視。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靈篇,自茲而起。」
拼音

張懷瓘

唐海陵人。爲率府兵曹、鄂州長史。玄宗開元中官翰林院供奉。工書,善正、行、小篆、八分。嘗錄古今書體及書法家八人,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論六體及用筆十法,新意頗多。有《書斷》、《評書藥石論》等。 ► 7篇诗文

張懷瓘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