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

· 脫脫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譯文

司馬光和一羣小孩子在庭院裏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學家,編撰《資治通鑑》等書。 庭:庭院。 甕:口小腹大的一種容器。 皆:全,都。 棄去:逃走。 光:指司馬光。 破:打開,打破。 迸:涌出。

《宋史·司馬光傳》節選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羣兒:一羣孩子。
  • 戲於庭:在庭院裏玩耍。:玩耍;:在;:庭院 。
  • 登甕(wèng):爬上水缸。:一種口小腹大的陶器。
  • 足跌:失足。:失足 。
  • 沒(mò)水中:掉進水裏。:沉沒、淹沒 。
  • 衆皆棄去:其他的孩子都嚇跑了。:全,都;棄去:逃走。
  • :指司馬光。
  • 破之:把水缸打破。:使……破碎;:指代水缸。
  • 水迸(bèng):水一下子噴涌出來。:涌出、濺射 。

翻譯

一羣孩子在庭院裏歡樂地玩耍。其中有一個孩子爬到水缸上面,一不小心,失足掉進缸裏被水淹沒了。其他的孩子見此情景,都嚇得紛紛逃走。司馬光卻鎮靜地拿起一塊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破了,缸裏的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因而得救了 。

賞析

這篇短文簡潔生動地記述了一個故事。它以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事件發生的場景與衆人不同的表現。先是講一羣孩子在庭院嬉戲,輕鬆歡快的氛圍爲後文的意外做鋪墊。當意外發生,「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情況危急,此時「衆皆棄去」 ,與「光持石擊甕破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司馬光的冷靜沉着、勇敢果斷、機智聰慧。作者通過這一富有戲劇性和教育意義的小故事,展現了兒童應具有的沉着應對突發事件的品質,也讓人們從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在簡潔平實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啓示價值 。

脫脫

脫脫

脫脫(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裏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農曆十月脫脫爲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農曆閏七月,復出爲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農曆四月,脫脫被任命爲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被讚譽爲“賢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黃河民工起義,鎮壓抗元紅巾軍。他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惠宗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 ► 3篇诗文

脫脫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