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拼音

譯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霧而不是霧。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後離去。 來時像春夢一樣能有多少時間?去時又好似朝雲散盡沒有覓處。

注釋

花非花:詞牌名稱,由白居易自度成曲。 來如:來的時候。 幾多時:一作「不多時」,沒有多少時間。 去似: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朝(zhāo)雲: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花非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雜言古詩。此詩表達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賞析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 詩取前三字爲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説,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裏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的名句。蘇詞所詠爲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嘗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裏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説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這裏「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啓下作用,由此生髮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嘆:「去似朝雲無覓處」。 詩由一連串比喻構成,這叫博喻。它們環環緊扣,如雲行水流,自然成文。反覆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説明的喻意。詩詞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這些博喻都不過是詩詞中一個組成部分,象此詩通篇用博喻構成則甚罕見。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虛名復何益」;後一例用菸草、風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閒悉都幾許」,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確的。而此詩只見喻體(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 雖説如此,但此詩詩意卻並不完全隱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詩中寫道:「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簡簡吟》,詩中寫到:「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爲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雲」,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後,更表明了詩人關於此詩旨趣的一個消息。 此詩運用三字句與七字句輪換的形式(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後來的小令。所以後人竟採此詩句法爲詞調,而以「花非花」爲調名。詞對五七言詩在內容上的一大轉關,就在於更傾向於人的內在心境的表現。在這點上,此詩也與詞相近。這種「詩似小詞」的現象,出現在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原是很自然的。 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詩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朝雲:典出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旦爲朝雲,暮爲行雨。這裡借指所思唸的女子。

繙譯

像花不是花,像霧不是霧,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來的時候像春夢能有多長時間?離去時又像早晨的彩雲散去無処尋覔。

賞析

這首詩通篇都是比喻,首二句先以“花非花,霧非霧”來形容一種事物,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夜半來,天明去”則點明其短暫易逝的特點,宛如夢幻泡影。最後的“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覔処”既是對前麪的縂結,也是對這種美好的事物或情感令人悵然若失的感歎。全詩用語空霛,意境朦朧,給人畱下無盡的遐想空間,躰現了白居易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