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魚
曉日提竹籃,家僮買春蔬。
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
無聲但呀呀,以氣相喣濡。
傾籃寫地上,撥剌長尺餘。
豈唯刀機憂,坐見螻蟻圖。
脫泉雖已久,得水猶可蘇。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乾枯。
水小池窄狹,動尾觸四隅。
一時幸苟活,久遠將何如。
憐其不得所,移放於南湖。
南湖連西江,好去勿踟躕。
施恩即望報,吾非斯人徒。
不須泥沙底,辛苦覓明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芹蕨(qín jué):指芹菜和蕨菜,這裏泛指蔬菜。
- 呀呀:形容魚張口呼吸的聲音。
- 喣濡(xǔ rú):指氣息相通,相互溫暖。
- 撥剌(bō là):形容魚尾擺動的聲音。
- 刀機:指捕魚的工具。
- 螻蟻圖:比喻微小的生命。
- 脫泉:離開水源。
- 乾枯(gān kū):乾枯。
- 四隅(sì yú):四個角落。
- 踟躕(chí chú):猶豫不決。
- 泥沙底:指在泥沙中辛苦尋找。
- 明珠:比喻珍貴的東西。
翻譯
清晨提着竹籃,家中的僕人去買春天的蔬菜。 在青翠的芹菜和蕨菜下,躺着一對白魚。 它們無聲地張口呼吸,用氣息相互溫暖。 把籃子倒在地上,魚尾擺動發出撥剌聲,長約一尺。 不僅擔心被捕魚的工具傷害,還怕被微小的生命所圖。 雖然離開水源已久,但得到水還能活過來。 把它們放入小池中,暫且用來救濟乾枯。 水池小而狹窄,魚尾一動就觸到四個角落。 雖然暫時倖存,但長遠來看又將如何? 可憐它們沒有合適的居所,於是移放到南湖。 南湖連着西江,去吧,不要猶豫。 施予恩惠並不期望回報,我不是那種人。 不需要在泥沙中辛苦尋找明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買菜時發現一對白魚,心生憐憫,將其放生的情景。詩中,白居易通過對魚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其對生命的尊重和慈悲心腸。他不僅關注魚兒的即時生存,更考慮其長遠的未來,體現了深厚的人文關懷。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自己施恩不圖報的豁達態度,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作爲詩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