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鷓鴣 · 全吳嘉會古風流

· 柳永
全吳嘉會古風流。渭南往歲憶來遊。西子方來、越相功成去,千里滄江一葉舟。 至今無限盈盈者,盡來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遙認南朝路、晚煙收。三兩人家古渡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瑞鷓鴣

賞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這是白居易記憶中的江南。那麼,柳永在前人將江南都“憶”濫了之後還有戲嗎?柳永不愧爲情聖,不愧爲畫聖,他將西施和范蠡的愛情傳說,與芳洲翠綠、寒竹晚煙、古渡人家等一幅幅美麗的江南畫面糅合在一起:今與古,古與今,情中景,景中情,沒錯,一看就認得這一定是柳永記憶中的江南! 柳永爲何能寫出爲其贏得盛譽的《望海潮(東南形勝)》爲代表的一系列“憶江南”詞作,這是因爲江南的山水風光、人文歷史,充滿了“色”“豔”“情”“怨”,很投柳永的氣質,是柳永之“氣質”使然,也是柳永“能不憶江南”之緣由。 完美吳國的嘉好都會,蘇州自古風流。回憶往年在渭南的長安時曾到此一遊。這裏盛傳着當年范蠡送西施入吳作女諜時,相約將來越國滅掉吳國功成之後,一起駕扁舟泛遊五湖的美好傳說。 至今仍有無數的美女都來此芳草叢生的小洲春遊嬉戲,拾取翠鳥羽毛巧做首飾。最令人心醉的是,在傍晚的霧靄消散後,眺望江南如畫的景色,漸漸辨認出那一叢叢竹林處、那古老渡口邊的三兩戶人家。
柳永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