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竹樓記 [] 王禹偁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

禮記 · 禮運 [] 戴聖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

勸學 []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司馬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爲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爲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爲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

蘇武傳(節選) []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併爲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史記 · 十二本紀 · 項羽本紀 [] 司馬遷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爲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爲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莊子 · 外篇 · 秋水 [] 莊子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

聊齋誌異 · 卷四 · 促織 [] 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爲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

史記 · 七十列傳 · 屈原賈生列傳 [] 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爲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稿

國語 · 越語上 · 勾踐滅吳 [] 左丘明

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

荊軻刺秦王 [] 劉向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

鴻門宴 [] 司馬遷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節 [] 孟子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曰:「若

大學 [] 曾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韓左軍馬圖卷 [] 唐珙

將軍西征過崑崙,戰馬渴死心如焚。 策勛脫鞍瀉汗血,一飲瑤池三尺雪。 身如飛龍首渴烏,白光照夜瞳流月。 長河凍合霜草乾,駿骨削立天風寒。 木牛沉絶糧道阻,中軍餓守函谷關。 太平此馬惜遺棄,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