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葉仲輿令尹赴上鹽場司令

· 宋褧
砉砉牛刀新發硎,閩中作宰慰編氓。 石崖鐫頌不盡意,樟木刻祠方稱情。 丹詔十行求善政,玉堂一老有諸生。 牢盆又比爰書苦,誰爲長林嘆不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砉砉(huā huā):形容刀劍等鋒利物體快速切割的聲音。
  • 牛刀:比喻大材小用,這裏指葉仲輿的才能。
  • 新發硎(xíng):新磨的刀刃,比喻剛出仕或剛得到重用。
  • :古代官職,這裏指縣令。
  • 編氓(méng):編入戶籍的平民。
  • 石崖鐫(juān):在石頭上刻字。
  • 樟木刻祠:用樟木雕刻的祠堂或紀念碑。
  • 丹詔:皇帝的詔書,這裏指皇帝的任命。
  • 玉堂:指翰林院,這裏指朝廷。
  • 一老:指年老的學者或官員。
  • 諸生:指學生或學者。
  • 牢盆:古代煮鹽的器具,這裏指鹽場。
  • 爰書:古代的文書,這裏指鹽場的記錄。
  • 長林:指廣闊的森林,這裏比喻廣闊的社會或官場。

翻譯

葉仲輿新任縣令,如同剛磨好的牛刀,在福建爲民服務,深得民心。他在石崖上刻字以表達感激之情,用樟木雕刻的祠堂更是恰到好處。皇帝的詔書尋求善政,朝廷中的老學者和學生們都對他寄予厚望。然而,鹽場的辛勞比文書還要苦,誰能爲這廣闊的社會或官場中的不公而嘆息呢?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葉仲輿的才能和爲民服務的精神,同時也表達了對官場不公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牛刀新發硎」形容葉仲輿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石崖鐫頌」和「樟木刻祠」則體現了民衆對他的感激和紀念。後兩句則通過對比鹽場的辛勞和官場的不公,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