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雪

春近柳依依。天台客未歸。任東陽、減卻腰圍。手撚梅花吟未了,驚眼底、雪花飛。 相對兩忘機。青山陡覺非。想鵝池、夜令難違。誰道子猷豪富甚,銀箬笠、玉蓑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依依(yī yī):形容柳枝柔弱,隨風搖擺的樣子。
  • 天台:地名,位於今浙江省。
  • 東陽:地名,位於今浙江省。
  • 減卻腰圍:指因思念而消瘦。
  • (niǎn):捻,用手指搓轉。
  • 梅花:此處指梅花詩。
  •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巧,指心境寧靜,不存世俗之念。
  • 鵝池:地名,位於今浙江省。
  • 子猷:人名,指東晉時期的文學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字子猷。
  • 銀箬笠玉蓑衣:形容極爲華貴的雨具。

翻譯

春天將近,柳枝柔弱地搖曳。天台的旅人還未歸來。任憑東陽的思念使腰圍減瘦。手中捻着梅花,吟詠未完,突然眼前雪花紛飛。

兩人相對而坐,忘卻了世俗的紛擾。青山突然覺得變得陌生。想起鵝池,夜晚的命令難以違背。誰說子猷非常富有,他只是戴着銀箬笠,穿着玉蓑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將近時的景象,通過「柳依依」和「雪花飛」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旅人的思念和對自然美景的感慨。詩中「減卻腰圍」形象地描繪了因思念而消瘦的情景,而「相對兩忘機」則展現了與友人相聚時忘卻世俗的心境。結尾通過對「子猷」的描繪,暗示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而非世俗的富貴。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珍視。

吳景奎

元婺州蘭溪人,字文可。七歲力學如成人,年十三爲鄉正。劉貞爲浙東憲府掾,闢爲從事,後薦署興化路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博學,尤善爲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有《藥房樵唱》。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