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劍

· 杜甫
致此自僻遠,又非珠玉裝。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氣必騰趠,龍身寧久藏。 風塵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蕃劍:指來自邊遠地區的劍。
  • 僻遠:偏僻遙遠的地方。
  • 珠玉裝:用珠寶和玉石裝飾。
  • 奇怪:奇異,不尋常。
  • 騰趠(chāo):騰躍,跳躍。
  • 風塵:比喻戰亂或旅途的艱辛。
  • 明王:賢明的君王。

繙譯

這把劍來自偏僻遙遠的地方,竝非用珠寶和玉石裝飾。 爲何它如此奇特,每夜都吐露出耀眼的光芒。 虎氣必然騰躍,龍身怎能長久隱藏。 在戰亂和旅途的艱辛中,我持此劍奉獻給賢明的君王。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把來自邊遠地區的劍,表達了詩人對這把劍的贊美和對明君的忠誠。詩中,“每夜吐光芒”形容劍的不凡,而“虎氣必騰趠,龍身甯久藏”則進一步以虎氣和龍身比喻劍的威力和不凡之処。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在動蕩時期,願意將這把劍獻給賢明的君王,以示忠誠和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雄渾與深沉。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