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旅舍寄苗員外

· 李端
爭途苦不前,貧病遂連牽。 向暮同行客,當秋獨長年。 晚花唯有菊,寒葉已無蟬。 吏部逢今日,還應甕下眠。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爭途:爭先恐後的路途。
  • 苦不前:苦於無法前進。
  • 貧病:貧窮和疾病。
  • 連牽:連續不斷。
  • 向暮:接近傍晚。
  • 同行客:一起旅行的同伴。
  • 當秋:正值秋天。
  • 獨長年:獨自度過漫長的歲月。
  • 晚花:晚秋的花。
  • 唯有菊:只有菊花還在開放。
  • 寒葉:寒冷中的葉子。
  • 無蟬:沒有蟬鳴。
  • 吏部:古代官署名,主管官員的選拔。
  • 逢今日:遇到今天這樣的日子。
  • 甕下眠:比喻生活困頓,如同在酒甕下睡覺。

翻譯

在爭先恐後的路途上,我苦於無法前進,貧窮和疾病接連不斷。 接近傍晚,我與同行的旅伴一起,正值秋天,獨自度過這漫長的歲月。 晚秋的花中,只有菊花還在開放,寒冷的葉子下,已經聽不到蟬鳴。 如果吏部遇到今天這樣的日子,他們應該也會像我一樣,生活困頓,如同在酒甕下睡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晚秋時節的淒涼景象和詩人的困頓生活。詩中,「爭途苦不前,貧病遂連牽」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無奈和艱辛。「晚花唯有菊,寒葉已無蟬」則通過對比晚秋的花與葉,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象徵詩人的孤獨和寂寞。最後兩句「吏部逢今日,還應甕下眠」則帶有諷刺意味,暗示即使身居高位,也難以擺脫生活的困頓。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