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疾

· 張籍
身病多思慮,亦讀神農經。 空堂留燈燭,四壁青熒熒。 羈旅隨人歡,貧賤還自輕。 今來問良醫,乃知病所生。 僮僕各憂愁,杵臼無停聲。 見我形憔悴,勸藥語丁寧。 春雨枕蓆冷,窗前新禽鳴。 開門起無力,遙愛雞犬行。 服藥察耳目,漸如醉者醒。 顧非達性命,猶爲憂患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農經:古代醫書,相傳爲神農氏所著。
  • 青熒熒:形容燈光微弱而閃爍的樣子。
  • 羈旅:指在外漂泊的人。
  • 杵臼:古代用來搗碎藥物的工具。
  • 丁寧:叮囑,囑咐。
  • 新禽:新來的鳥。
  • 服藥察耳目:指服藥後觀察身體反應,特別是耳目的情況。
  • 達性命:指理解生命的真諦。

翻譯

我因病多思慮,也讀讀神農的醫書。空蕩的堂屋裏留着燈燭,四周牆壁映着微弱的青光。作爲漂泊之人,隨遇而安,貧賤中自我輕視。現在來求良醫,才知病根所在。僕人們都面帶憂愁,杵臼聲不停。看到我憔悴的樣子,他們勸我服藥,言語中滿是關切。春雨使得枕蓆冷涼,窗前新來的鳥兒鳴叫。我無力地開門,遙望雞犬行走。服藥後觀察耳目,漸漸感覺像醉酒者醒來。雖然我未必理解生命的真諦,但仍爲憂患所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因病而深感憂慮的生活狀態。詩中,「空堂留燈燭,四壁青熒熒」一句,通過環境的描寫,傳達出詩人孤獨與淒涼的心境。而「羈旅隨人歡,貧賤還自輕」則表達了詩人對於漂泊生活的無奈與自我輕視。最後,詩人通過「服藥察耳目,漸如醉者醒」來表達自己對病癒的期盼,但「顧非達性命,猶爲憂患生」則透露出詩人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和對未來憂患的預感。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生命的深刻感悟。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

張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