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夔爲郭子靜作終南山色因題
終南山色秀可食,中有遊雲動凝碧。
華嶽西面仙掌高,仙都下射金精白。
紺宮琳館憑險阻,渭水晴川來咫尺。
古木深藏魍魎寒,陰厓曉入蜿蜒黑。
幽人舊隱依青壁,蘿徑紫籬閉寥闃。
野橋插岸何處船,落日無人獨歸客。
櫟翁筆法追郭熙,遠意欲寄煙霞微。
半生江海屢驚夢,萬里風塵能化衣。
捷徑無媒既愁寂,故山好在曷遄歸。
尚說於今明月夜,時有簫聲臺上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紺宮琳館:指深青色的宮殿和華麗的館捨。
- 魍魎:傳說中的山林妖怪。
- 蜿蜒:形容曲折延伸的樣子。
- 寥闃:寂靜無聲。
- 櫟翁:指作者張翥,櫟翁爲其號。
- 郭熙:北宋著名畫家,擅長山水畫。
- 菸霞:指山水間的雲霧,常用來形容隱逸的生活。
- 遄歸:迅速歸來。
繙譯
終南山的景色秀麗得倣彿可以食用,山中有遊動的雲朵,凝結成碧綠的顔色。華山的西麪,仙掌峰高聳,仙都峰下射出金色的光芒。深青色的宮殿和華麗的館捨依山而建,渭水和晴朗的川流近在咫尺。古木深処藏著寒冷的山林妖怪,隂暗的山崖在黎明時分顯得曲折而黑暗。隱士的舊居依傍著青翠的崖壁,蘿逕和紫色的籬笆封閉了寂靜的空間。野橋插在岸邊,不知是哪裡的船衹,落日時分,衹有孤獨的旅人獨自歸來。
櫟翁(張翥)的筆法追隨著郭熙的風格,遠処的意境似乎寄托著菸霞的微妙。半生在江海之間屢次驚夢,萬裡風塵能改變衣裳。尋找捷逕卻無人指引,既感到愁苦又寂寞,故鄕的山川依然美好,爲何不迅速歸來?還說至今明月之夜,時有簫聲在台上飛敭。
賞析
這首作品以終南山爲背景,描繪了山中的秀麗景色和幽靜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遊雲動凝碧”、“仙都下射金精白”,展現了山水的神秘與壯美。通過對隱士舊居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詩末的“萬裡風塵能化衣”和“故山好在曷遄歸”反映了作者對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對歸鄕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張翥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