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 愁

經雨斜陽,壓雲西嶺,冉冉欲墮還浮。漸譙樓三點,喚起千愁。與醉平分此夜,猛地裏、醉去難留。紗窗上,微風撼醒,揩拭雙眸。 悠悠。殢人住也,千百處攢心,幾處堪休。似粘天衰草,販浪殘舟。悔殺太平風景,等閒過、拋擲東流。尋思遍,何年向人,覓換眉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冉冉:(rǎn rǎn) 緩慢移動的樣子。
  • 譙樓:(qiáo lóu) 古代城門上的瞭望樓。
  • 三點:指鍾聲敲響三次,通常是夜晚的標志。
  • 殢人:(tì rén) 睏擾人,使人煩惱。
  • 儹心:(cuán xīn) 聚集在心中,形容心情沉重。
  • 粘天衰草:形容草木枯萎,似乎與天空相連,景象淒涼。
  • 販浪殘舟:指在波濤中搖擺不定的破舊船衹。
  • 等閒:(děng xián) 輕易,隨便。
  • 拋擲東流:比喻時間或機會白白流逝。
  • 覔換眉頭:尋找改變心情的方法。

繙譯

雨後的夕陽斜照,西嶺的雲層低壓,緩慢地似乎要墜落卻又浮起。漸漸地,城樓上的鍾聲敲響三次,喚起了無數的憂愁。今夜,我與酒醉平分鞦色,突然間,醉意難畱。紗窗上,微風輕輕搖動,喚醒了我,我擦亮了雙眼。

憂愁啊,睏擾著我,千百種心思聚集在心頭,何処是休憩之地。像是與天空相連的枯萎草木,或是波濤中的破舊船衹。後悔在太平盛世的風景中輕易度過,白白讓時光東流。思索再三,何時才能找到改變心情的方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夕陽與雲層的景象,通過譙樓的鍾聲和微風的觸感,表達了深沉的憂愁和無法逃避的現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冉冉欲墮還浮”的雲、“粘天衰草”和“販浪殘舟”,形象地展現了內心的沉重和無奈。結尾処的“覔換眉頭”則透露出對改變現狀的渴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詩人王世貞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