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關將軍四畫馘顏良

鯨波漲天天爲赤,鼉鼓殷城城欲坼。七軍肉臭魚不食,於侯吞聲龐侯吒。 爾龐七尺殉漢賊,碧眼小兒黠於鼫。麥城將星忽中墮,高廟神靈扶不得,有血還作西川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鯨波:巨大的波浪,比喻戰亂。
  • 鼉鼓:古代用鼉皮蒙的鼓,這裏指戰鼓。
  • 殷城:指城池被戰鼓聲震動,形容戰爭激烈。
  • :裂開。
  • 七軍:指關羽的七軍。
  • 肉臭:指士兵屍體腐爛。
  • 魚不食:形容屍體太多,連魚都不吃。
  • 於侯:指關羽。
  • 龐侯:指龐德,曹操的將領。
  • :怒吼。
  • 黠於鼫:比鼫鼠還要狡猾,鼫鼠是一種小而狡猾的動物。
  • 麥城:地名,關羽在此被擒。
  • 將星:指關羽。
  • 高廟:指漢高祖劉邦的廟。
  • 神靈:指劉邦的神靈。
  • 西川碧:指蜀地的碧血,比喻忠臣的鮮血。

翻譯

戰亂如巨浪滔天,天空都被染成了赤色,戰鼓聲震動了城池,彷彿要裂開。關羽的七軍士兵屍體腐爛,連魚都不願意吃,關羽沉默不語,龐德卻在怒吼。 龐德以七尺之軀殉國於漢賊,而那個碧眼的小兒(指孫權)比鼫鼠還要狡猾。在麥城,關羽的將星忽然墜落,連漢高祖的神靈也無法扶持,他的血最終化作了西川的碧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關羽戰敗的悲壯場景,通過誇張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英雄末路的無奈。詩中,「鯨波漲天」和「鼉鼓殷城」形象地描繪了戰亂的激烈,而「七軍肉臭魚不食」則深刻反映了戰爭的慘烈。後半部分通過對關羽和龐德的對比,以及對關羽命運的哀悼,表達了對忠臣的敬仰和對英雄悲劇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是對歷史英雄的一種緬懷和頌揚。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