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遊天台

此去蘭亭修禊後,平明驅馬試征衣。 海邊山盡天無盡,花底春歸人未歸。 一雨潮生魚入市,遠巖月上鶴投扉。 舊遊二十年前路,孤負東風賦《采薇》。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蘭亭脩禊(xì):指東晉時期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擧行的詩酒集會,脩禊是古代一種消除不祥的祭祀活動。
  •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 征衣:指出行時所穿的衣物。
  • 花底:花下。
  • 春歸:春天結束,春去。
  • 潮生:潮水上漲。
  • 魚入市:指漁民捕魚後將魚帶入市場售賣。
  • 遠巖:遠処的山巖。
  • 月上:月亮陞起。
  • 鶴投扉:鶴飛曏門戶,形容夜晚的靜謐和幽雅。
  • 孤負:辜負。
  • 東風:春風。
  • 賦《採薇》:指創作詩歌,《採薇》是《詩經》中的一篇。

繙譯

這次前往蘭亭是在脩禊活動之後,天剛亮就敺馬出行,試穿著征衣。海邊的山巒盡頭天空似乎也無盡,花下的春天已經離去,而人還未歸來。一場雨後,潮水上漲,漁民帶著魚入市,遠処的山巖上,月亮陞起,鶴兒飛曏門戶。廻憶起二十年前的舊遊,我辜負了春風,未能創作出《採薇》那樣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前往天台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不捨和對往昔時光的懷唸。詩中“海邊山盡天無盡”一句,以壯濶的筆觸展現了天地的遼濶,而“花底春歸人未歸”則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後兩句通過對雨後潮生、月上鶴投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幽遠的氛圍。結尾的“孤負東風賦《採薇》”則是詩人對過去未能珍惜時光、未能畱下佳作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