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 · 甲戌清明雨中感春

離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橋回首。立馬東風,送人南浦,認得當年楊柳。梨花過後。悄不見鄰牆,弄梅纖手。綺陌東頭,個人還似舊時否。 相如近來病久。縱腰圍暗減,猶未全瘦。宿酒昏燈,重門夜雨,寒食清明依舊。新愁謾有。第一是傷心,粉銷紅溜。待約明朝,問舟官渡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戌:指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
  • 灞橋: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古時常有離別之景。
  •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
  • 綺陌:美麗的街道。
  • 相如:可能指司馬相如,此處借指作者自己。
  • 宿酒:隔夜未醒的酒。
  • 重門:層層門戶。
  •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古代有禁火習俗。
  • 謾有:空有。
  • 粉銷紅溜:形容女子面容憔悴,紅潤消退。

翻譯

在江南的暮色中,我唱着離別的歌,彷彿在灞橋上回首。我立馬在東風中,送別於南浦,認出了當年的楊柳。梨花凋謝後,悄無聲息地,我看不見鄰牆上的女子,她是否還在那裏輕撫梅花。在美麗的街道東頭,那個人是否還像舊時一樣。

我近來病了很久,即使腰圍悄悄減少,也還未完全消瘦。隔夜的酒和昏暗的燈光,重重門戶外的夜雨,寒食和清明依舊。我空有許多新愁,最傷心的是,她的面容憔悴,紅潤消退。我打算約她明天,在官渡口問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清明時節雨中的感傷和對往昔的懷念。通過「灞橋回首」、「南浦送別」等意象,表達了離別的哀愁和對舊日戀人的思念。詞中「梨花過後」、「弄梅纖手」等細膩描繪,增添了春日的悽美與女子的婉約。結尾的「問舟官渡口」則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與不安。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詞人邵亨貞的文學才華和對美好時光的無限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