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見心上人

名山登覽意舒徐,不覺留連七日餘。 童僕飽餐香積飯,主賓閒閱翰林書。 買山葬友開神道,度子爲僧奉母居。 方外高風敦薄俗,同年感激更何如?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舒徐:從容不迫。
  • 畱連:捨不得離開。
  • 香積飯:僧人的食物。
  • 翰林書:指翰林院收藏的書籍,這裡泛指珍貴的書籍。
  • 買山葬友:購買山地來安葬朋友。
  • 神道:指墓道。
  • 度子爲僧:讓兒子出家成爲僧人。
  • 方外:世俗之外,指僧人的生活。
  • 敦薄俗:使淺薄的世俗變得淳厚。
  • 同年:同一年出生的人,這裡指與作者有相同經歷或感受的人。
  • 感激:深深地感謝。

繙譯

登上名山,心情從容不迫,不知不覺中畱連了七天多。 僕人們喫得飽飽的,享受著僧人的食物,主人和賓客則閑適地繙閲著珍貴的書籍。 購買山地來安葬朋友,開辟了墓道,讓兒子出家爲僧,以便奉養母親。 這種世俗之外的高尚風範,使得淺薄的世俗變得淳厚,與我有相同經歷的人,他們的感激之情又該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名山中的甯靜生活,以及他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通過“舒徐”、“畱連”等詞語傳達出作者從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時,通過“買山葬友”、“度子爲僧”等行爲,展現了作者對友情的深厚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最後,通過“方外高風敦薄俗”一句,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行爲能夠影響他人,使世俗變得更加淳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世俗的深刻感悟。

月魯不花

元蒙古遜都思氏,字彥明。順帝元統元年進士。授將仕郎、台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建孔子廟,延儒士爲師,以教後進。歷監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納之。升吏部侍郎,銓選於江浙,時稱其公允。除吏部尚書,遷大都路達魯花赤,以剛正稱。後拜江南行御史臺中丞,既而除浙西肅政廉訪使。以地爲張士誠所有,避往慶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諡忠肅。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