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雜題

晴日園林放好春,館娃宮裏拾香塵。 癡心春了鴛鴦債,宿命多慚鸚鵡身。 柳愛風流因病睡,鵲貪歡喜也嗔人。 桃花不識潘郎去,又逐東君一面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館娃宮:古代宮殿名,這裏指代宮廷或貴族的園林。
  • 拾香塵:指在花叢中行走,拾取落花。
  • 鴛鴦債: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債,這裏指未能圓滿的愛情。
  • 宿命:指命運,這裏暗示詩人對自己的命運感到不滿。
  • 鸚鵡身:比喻受束縛、不能自由的生活狀態。
  • 潘郎:指潘安,古代美男子,這裏泛指美男子。

翻譯

晴朗的日子裏,園林中春光正好,我在館娃宮裏漫步,拾取落花。 我心中癡情,卻未能了結那鴛鴦般的愛情債,對自己的宿命感到慚愧,如同被囚禁的鸚鵡。 柳樹因愛風流而病態地沉睡,喜鵲因貪戀歡喜而對人發怒。 桃花不知道美男子已經離去,又隨着春天的到來而煥然一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園林中的景象,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渴望和對命運的無奈。詩中「鴛鴦債」和「鸚鵡身」的比喻生動形象,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後兩句通過對柳樹、喜鵲和桃花的描寫,進一步以物喻人,抒發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