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辨九首陷昌震陵

小丑飢來望飽歸,中樞上策總依違。 狼堆曉夕添紅焰,龍鼎風塵出翠微。 選將徵兵仍故檄,全師守境便神機。 三輔殘黎何地免,諸陵端藉在天威。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小丑:指當時的叛亂分子或敵人。
  • 中樞:指中央政府或決策機構。
  • 依違:猶豫不決。
  • 狼堆:地名,可能指一個險要的地方。
  • 紅焰:指戰火或烽火。
  • 龍鼎:象徵國家的重器,這裏可能指國家的安危。
  • 翠微:山名,這裏可能指京城附近的山區。
  • 選將徵兵:選拔將領,徵召士兵。
  • 故檄:舊的徵召令或命令。
  • 全師守境:全軍守衛邊境。
  • 神機:高超的軍事策略或智謀。
  • 三輔:古代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殘黎:殘存的百姓。
  • 諸陵:指皇家陵墓。
  • 在天威:指天子的威嚴或天命。

翻譯

小丑們飢餓希望飽食而歸,中央政府的決策總是猶豫不決。 狼堆之地日夜增添着紅色的戰火,龍鼎之國的風塵從翠微山中涌出。 選拔將領,徵召士兵,依然使用舊的命令,全軍守衛邊境,運用高超的軍事策略。 京城及其周邊的殘存百姓何處能免於戰亂,皇家陵墓端賴天子的威嚴得以保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邊疆的動盪局勢和中央政府的應對策略。詩中,「小丑」與「中樞」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決策的猶豫與敵人的野心。通過「狼堆」與「紅焰」、「龍鼎」與「風塵」的意象,詩人傳達了戰亂的緊迫與國家的危機。後兩句則展現了軍事行動的必要性和對天子威嚴的依賴,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注。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