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確庵大參之浙中

幸託蒹葭好,因攀玉樹姿。 忽從分手處,轉覺渺心期。 越國人佔歲,楚鄉客問歧。 獨憐漢川上,一鷁下江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蒹葭(jiān jiā):蘆葦,這裏比喻關係淺薄。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渺心期:心意遙遠,難以捉摸。
  • 佔歲:預測年成。
  • 楚鄉:楚地,指湖南湖北一帶。
  • 問歧:詢問路途,比喻迷茫不知所措。
  • (yì):一種水鳥,古代常畫鷁首於船頭。
  • 江湄(méi):江邊。

翻譯

有幸與你這淺薄的關係相依,因你那才貌雙全的姿態而傾倒。 忽然在分別的地方,感覺到心意變得遙遠難以捉摸。 越地的人們在預測年成,楚地的旅客在詢問迷茫的路途。 獨自憐愛那漢江邊上,一隻鷁鳥飛下江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情和不捨。詩中,「蒹葭」與「玉樹」形成對比,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讚賞,也暗示了兩人關係的淺薄。後兩句通過描繪越地和楚鄉的景象,進一步以地域的迷茫象徵詩人內心的迷茫和不捨。最後以漢江邊的鷁鳥作結,寄託了詩人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和深深的思念。

陳一鬆

陳一鬆,字宗巖。海陽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進士,選庶吉士。除兵部主事,遷湖廣僉事,歷官至工部侍郎。有《玉簡山堂集》。清光緒《海陽縣誌》卷三七有傳。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