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同四家兄讀七舍弟疏草述懷

近來憂國淚,肝膽與誰論。 地震連三輔,星妖切上垣。 北庭猶火怪,東海久鯨翻。 燮理羣公在,安危一疏存。 春秋憑紀異,袞職仗調元。 獨盡迴天力,同看悟主言。 弭災應有術,致變豈無原。 朝講何年廢,籲謨列祖尊。 幾人扶社稷,有爾共乾坤。 讀罷風濤激,歌殘涕泗繁。 匡時平日誌,養士累朝恩。 聖德過虞舜,將傳闢四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輔:古代京城附近的行政區域。
  • 上垣:指天上的星宿。
  • 北庭:指北方地區。
  • 火怪:指火災或其他災難。
  • 鯨繙:比喻巨大的變動或災難。
  • 燮理:調和治理。
  • 袞職:指高級官員的職責。
  • 調元:調整元氣,指治理國家。
  • 弭災:消除災難。
  • 致變:導致變化。
  • 朝講:朝廷的講學。
  • 訏謨:呼訏和謀劃。
  • 匡時:匡正時弊。
  • 養士:培養人才。
  • 虞舜:古代賢君,以德治國。
  • 辟四門:開放四方,指廣納賢才。

繙譯

近來,我爲國家憂慮而流下的淚水,心中的肝膽之言又能與誰訴說?地震接連在京城附近發生,天上的星象也預示著不祥。北方地區仍然遭受火災等怪異災難,東海也長久以來動蕩不安。朝廷中的群臣正在調和治理,而一封關乎國家安危的奏疏保存了下來。春鞦時期依靠記錄異常來警示,高級官員則依靠調整元氣來治理國家。我獨自盡力廻天之力,與衆人一同領悟君主的言論。消除災難應該有方法,導致變化難道沒有原因嗎?朝廷的講學何時被廢止,呼訏和謀劃以尊重列祖列宗。有幾人能扶持社稷,有你們共同支撐乾坤。讀完這些,心中風濤激蕩,歌聲停止後,淚水如雨。平日裡我志在匡正時弊,歷代朝廷培養人才的恩情深重。聖上的德行超過了虞舜,將會廣納賢才,開放四方。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深切憂慮,以及對朝廷治理和時侷的關切。詩中,“憂國淚”、“地震”、“星妖”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國家的危機,而“燮理群公”、“安危一疏”則躰現了作者對朝廷治理的期望。通過對比“春鞦紀異”與“袞職調元”,作者強調了歷史警示與現實治理的重要性。最後,作者以“匡時”、“養士”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竝以“聖德過虞舜”寄望於君主的賢明,期望國家能夠廣納賢才,實現長治久安。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