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師許先生致政還新安

常時封事答宸旒,天下安危在運籌。 北闕來承魚水遇,東山歸待菊鬆秋。 還因漢世思黃綺,豈向堯時慕許由。 童稚莫嫌三徑晚,五湖容易着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封事:古代臣子向帝王進言的祕密奏章。
  • 宸旒(chén liú):帝王的冠冕,代指皇帝。
  • 運籌:策劃,籌謀。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代指朝廷。
  • 魚水遇:比喻君臣之間關係和諧,如魚得水。
  • 東山歸:指隱退。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後復出,故有此典故。
  • 黃綺:黃石公和綺裏季,都是古代著名的隱士。
  • 許由:古代傳說中的隱士,堯帝曾想讓位給他,他拒絕而隱居。
  • 三徑:指隱士的居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鬆菊猶存」之句。
  • 五湖:泛指江湖,也指隱士的歸隱之地。
  • 扁舟:小船,常用來象徵隱逸或遠行。

翻譯

你常時祕密上奏給皇帝,天下安危都在你的籌謀之中。 你在朝廷中得到君王的信任,如同魚水相得,現在你選擇在菊鬆盛開的秋天歸隱東山。 迴歸後,你因漢朝時黃石公和綺裏季的隱逸而思考,豈會向堯時的許由那樣羨慕隱居。 不要嫌棄隱居的三徑晚些,五湖之間,一葉扁舟輕易就能承載你的歸隱之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許先生致政歸隱的讚賞與祝福。詩中,「封事答宸旒」與「天下安危在運籌」描繪了許先生在朝中的重要角色和卓越才能。後文通過「北闕來承魚水遇」和「東山歸待菊鬆秋」展現了許先生與君王的和諧關係以及他選擇歸隱的高潔情懷。詩末以「五湖容易着扁舟」寓意許先生歸隱之路的輕鬆與自在,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