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假山歌
世上好山如好人,睨傲不肯來相親。是何峯巒落几案,數寸氣象排蒼旻。
我聞好山芙蓉三十六,從有鴻濛露巖谷。一宵神運霹靂斧,但見二十四峯青立玉。
翻然飛去十二峯,來向君家伴幽獨。忽遇雲間騎鶴侶,爲言此事非誇詡。
更有仙家十二樓,化作游龍渡江去。硯屏時映一拳小,萬壑千巖共昏曉。
天地骨含千古清,收拾精神不爲小。洞天兩竅祕莫窺,虛冥眇漠涵天池。
須彌亦向芥子納,靜中觀妙生神奇。幽人拂拭愛蕭灑,掌握煙霏恣陶寫。
着屐不勞追謝公,山同心會忘真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睨傲:[nì ào] 形容山峰高傲的樣子。
- 蒼旻:[cāng mín] 蒼天,天空。
- 鴻濛:[hóng méng] 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 神運:神奇的變化。
- 霹靂斧:比喻巨大的力量或變化。
- 誇詡:[kuā xǔ] 誇耀。
- 遊龍:比喻山峰蜿蜒如龍。
- 硯屏:放置硯台的小屏風。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須彌:彿教中的大山,比喻極大。
- 芥子:極小的種子。
- 陶寫:陶冶性情。
- 著屐:穿上木屐,指登山。
- 謝公:指謝霛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和登山愛好者。
繙譯
世上的好山如同好人,高傲地不肯輕易與人親近。這些山峰倣彿落在桌案上,雖衹有數寸卻氣象萬千,倣彿直插蒼天。
我聽說有座好山,像芙蓉花一樣有三十六峰,自從宇宙初開,它就顯露在山穀之間。一夜之間,神奇的變化如同霹靂之斧,衹見二十四峰青翠如玉立。
突然間,十二峰飛去,來到君家陪伴幽靜。忽然遇到雲間的騎鶴仙人,告訴我這不是誇大其詞。
更有仙家的十二樓,化作遊龍渡過江去。硯屏上時常映出一拳大小的小山,萬壑千巖在晨昏之間共同顯現。
天地的骨骼蘊含千古的清氣,收拾起精神,不爲小事所動。洞天中的兩個竅穴深不可測,虛冥之中似乎包含著天池。
須彌山也能被極小的芥子容納,靜觀之中,妙境自生神奇。幽人拂拭著愛不釋手,手中菸霏隨意陶冶性情。
穿上木屐,不必追隨謝公去登山,山與心會,真假難辨。
賞析
這首作品以山爲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對高潔品質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霹靂斧”、“遊龍”等,展現了山的神奇和壯美。同時,通過對山的描繪,也隱喻了作者內心的清高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