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枋口

· 孟郊
聳我殘病骨,健如一仙人。 鏡中照千里,鏡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華,不作尋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時晝恆新。 鳥聲盡依依,獸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閃異坐微絪。 可來複可來,此地靈相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枋口: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濟源市。
  • :挺立,使豎立。
  • 殘病骨:形容身體虛弱。
  • 鏡浪:比喻水面波光粼粼,如同鏡子一般。
  • 洞百神:洞悉百神,指心境清明,能洞察萬物。
  • 日月華:日月的光輝,比喻光明和智慧。
  • 皆明:都明亮。
  • 晝恆新:白天總是新鮮。
  • 依依:形容聲音連綿不斷,依戀不捨。
  • 忻忻:高興,快樂。
  • 澄幽:清澈幽深。
  • 閃異:閃爍奇異的光芒。
  • 微絪:微小的變化。
  • 靈相親:心靈相通,親近。

翻譯

我的殘病之軀挺立起來,感覺自己健壯如仙人一般。 在如鏡的水面上,我彷彿能照見千里之外,水波粼粼,洞悉百神。 這裏的神靈沐浴着日月的光輝,不同於尋常的春天。 三十個夜晚都明亮如晝,四季的白天總是新鮮如初。 鳥兒的叫聲連綿不斷,依戀不捨,野獸的心中也充滿了快樂。 清澈幽深之處顯露出奇異,閃爍着微妙的變化。 你可以來,可以再來,這個地方與靈性相親相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枋口的所見所感,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詩中「鏡中照千里,鏡浪洞百神」展現了詩人開闊的視野和深邃的思考,而「日月華,不作尋常春」則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界獨特之美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