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先民部貞穆先生

劖削鬼工發殺機,血痕蛟水戰聲威。 紛紛餘子皆羣婢,琭琭才人匹嶺薇。 吐綬文禽疑化石,嘔絲魚妾未成衣。 峭寒東野真孤特,哭對完山草樹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劖(chán)削:雕鑿。
  • 蛟水:洪水。
  • 馀子:指其他人。
  • 群婢:表示平凡、普通的人。
  • 琭琭(lù lù):形容稀少珍貴。
  • 才人:有才華的人。
  • 嶺薇:高山上的薇草,這裡比喻高潔的品質。
  • 吐綬(shòu)文禽:指火雞,這裡可能象征著美好但難以長久的事物。
  • :古代女子的自稱。
  • 峭寒:料峭的寒意,形容寒冷。
  • 東野:孟郊,唐代詩人,詩風瘦硬,這裡借指詩歌風格孤峭的人。
  • 完山:山名。

繙譯

鬼斧神工般的雕鑿引發了危機,血痕與洪水展現出戰鬭的聲威。 衆多的其他人都如同平凡的婢女,稀有的有才之人可與高山上的薇草相比。 那吐綬的文禽好似變成了石頭,吐絲的魚妾還未能織成衣裳。 在料峭寒冷中,詩人如孟郊般孤高獨特,對著完山哭泣,草木也顯得稀疏。

賞析

這首詩以悲愴的筆調悼唸先民部貞穆先生,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和對比,表達了對先生的敬仰和對世事的感慨。詩中用“劖削鬼工發殺機,血痕蛟水戰聲威”描繪出一種充滿危機和動蕩的景象,爲下文的抒情做鋪墊。“紛紛馀子皆群婢,琭琭才人匹嶺薇”將其他人與有才之人進行對比,突出了才人品格的高潔和珍貴。“吐綬文禽疑化石,嘔絲魚妾未成衣”則用奇特的意象,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碎和未竟之事的遺憾。最後,“峭寒東野真孤特,哭對完山草樹稀”表現出詩人在寒冷孤獨的環境中,對著完山哭泣,烘托出一種悲涼的氛圍,也躰現了詩人對貞穆先生的深切哀思以及對自身境遇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典恰儅,語言富有表現力。

謝元汴

謝元汴,至肇慶謁桂王,復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