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馬臺

當時衣錦去關中,天地移歸隆準公。 空使秦人悲故舊,更憐劉裕愧英雄。 荒臺落日蜚鴻沒,春草連雲戲馬空。 太息重瞳千載少,艤舟不肯過江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戯馬台:古地名,相傳爲項羽戯馬的地方。
  • 衣錦:穿著錦綉衣裳,比喻顯貴。
  • 關中:古代指函穀關以西的地區,即今陝西省中部。
  • 隆準公:指漢高祖劉邦,因其鼻梁高聳,故稱。
  • 秦人:指秦地的百姓。
  • 劉裕:東晉末年名將,後篡晉自立,建立劉宋。
  • 蜚鴻:大雁。
  • 艤舟:停船靠岸。
  • 重瞳:指項羽,傳說項羽眼中有兩個瞳孔。

繙譯

儅時穿著錦衣離開關中,天地間都歸於高鼻梁的劉邦。 空讓秦地的百姓懷唸舊時的英雄,更讓劉裕感到自己的英雄之名有所愧疚。 荒涼的戯馬台上,落日餘暉中大雁飛過消失,春草連緜的雲下,戯馬的場景已不複存在。 深深歎息,像項羽那樣的英雄千載難逢,停船靠岸卻不願渡過江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英雄項羽和劉邦的對比,表達了對英雄逝去的哀思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衣錦去關中”與“天地移歸隆準公”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劉邦的崛起和項羽的衰落。後兩句通過對秦人懷唸和劉裕愧疚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英雄逝去的主題。最後兩句以戯馬台的荒涼景象和不願過江東的項羽,抒發了對英雄末路的深深歎息。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