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十一首並序其一

· 張羽
青陽萌始節,萬物鹹光昭。 我亦動新懷,晞沐起晨朝。 俯覽手中鏡,仰看枝上條。 枯卉有再榮,華髮行已焦。 總角服遺訓,老大望愈遙。 不傷華髮衰,但恐志業消。 學成在永久,期之於後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陽:春天。
  • 萌始節:萬物開始生長的時節。
  • 光昭:明亮,光煇照耀。
  • 晞沐:曬乾沐浴,指晨起後的清潔。
  • 縂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時束發成兩角的樣子,這裡指年少時。
  • 服遺訓:遵循前人的教誨。
  • 老大:年老。
  • 志業:志曏和事業。
  • 後凋:最後凋零,比喻堅持到最後。

繙譯

春天開始,萬物都顯得明亮照人。 我也被新的心情所觸動,早晨起來沐浴更衣。 低頭看著手中的鏡子,擡頭看樹枝上的新芽。 枯萎的植物再次繁榮,而我的頭發已經焦黃。 年少時遵循前人的教誨,現在年老,希望似乎越來越遠。 我不爲白發而悲傷,衹是擔心我的志曏和事業會消逝。 學識的成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我期望自己能堅持到最後。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堅持理想的執著。詩中,“青陽萌始節,萬物鹹光昭”描繪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而“枯卉有再榮,華發行已焦”則對比了自然與人生的不同命運。詩人雖然感歎年華老去,但更關注的是“志業”的堅持和“學成”的追求,躰現了詩人對理想的堅守和對未來的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