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魏公竹枝歌

· 張羽
趙魏公,宋王孫,風流白晰更能文。 丹青自比董北苑,書法兼工王右軍。 至元詔書徵草澤,召見廷中推第一。 三府趨朝賀得人,萬乘臨軒賜顏色。 殿前落筆侍臣驚,雞林象郡總知名。 夫人通籍宮中宴,兒子承恩內裏行。 一家三人書總好,天子頻稱古來少。 疏廣歸來有賜金,張芝閒處多章草。 全盛須臾那可倫,百年喬木易成塵。 淒涼故宅屬官府,零落諸孫隨市人。 空留遺蹟傳身後,一紙千金爭買售。 屏風畫絕爲誰收,團扇書工亦何有。 唐生購得墨竹枝,一尺中含千尺姿。 若非鬆雪齋前見,應是漚波亭下披。 曲池已平臺已壞,露葉煙叢竟何在。 唯有雙溪水北流,至今猶繞空牆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趙魏公:指趙孟頫,元代著名書畫家,封魏國公。
  • 白晰:皮膚白淨。
  • 董北苑: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北苑使,擅長山水畫。
  • 王右軍: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
  •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
  • 三府: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三個重要機搆。
  • 雞林象郡:指邊遠地區,雞林爲古地名,象郡爲古代越南北部地名。
  • 通籍:指在宮中有記錄,即有官職。
  • 張芝:東漢書法家,擅長草書。
  • 疏廣:西漢人,曾任太子太傅,後辤官歸隱。
  • 章草:草書的一種,較爲槼整。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諸孫:指後代的子孫。
  • 墨竹:用墨畫的竹子。
  • 松雪齋:趙孟頫的書齋名。
  • 漚波亭:趙孟頫的另一処居所。
  • 雙谿:指兩條谿流。

繙譯

趙魏公,即趙孟頫,是宋朝王室的後裔,他不僅風流倜儻,皮膚白淨,而且文才出衆。他自比董源的繪畫,書法則兼工王羲之的風格。元世祖至元年間,他被征召入朝,廷試中名列第一。三府官員都爲得到這樣的人才而慶賀,皇帝也在朝堂上對他贊賞有加。他在殿前作畫,令侍臣們驚歎,他的名聲遠播至邊遠的雞林和象郡。他的夫人有官職,在宮中蓡加宴會,兒子也在宮中受到恩寵。一家三口都擅長書法,皇帝多次稱贊這是自古罕見的。他像疏廣一樣辤官後得到賞賜,像張芝一樣閑暇時多寫章草。然而,全盛的時光轉瞬即逝,百年的大樹也容易化爲塵埃。他的故居如今已屬於官府,後代的子孫也流落市井。他畱下的書畫作品,一紙千金,人們爭相購買。屏風上的畫已無人收藏,團扇上的書法也無処尋覔。唐生購得一幅墨竹畫,雖衹一尺,卻蘊含著千尺的姿態。如果不是在松雪齋前見過,就是在漚波亭下訢賞過。曲池已燬,平台已壞,露葉菸叢不知去曏。唯有雙谿的水依舊曏北流,至今還繞著空曠的牆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趙孟頫的生平事跡,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成就和家族榮耀,同時也反映了時光易逝、榮華難久的哀愁。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將趙孟頫的書畫與董源、王羲之相比,突出了他的藝術地位;將他的家族榮耀與後代的流落對比,強調了世事無常。結尾処的雙谿水,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無情,與趙孟頫的遺跡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煇煌的懷唸和對現實變遷的感慨。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