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虜警書事三首

朔氣初飛萬樹霜,驚傳胡馬過漁陽。 從軍豈乏三河少,度漠曾招六郡良。 鳴鏑月寒窺雁塞,射鵰雲暗散龍荒。 皇威赤羽勞諸將,不似周王擁白狼。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氣:北方的寒氣。
  • 衚馬:指北方的遊牧民族的馬隊,這裡特指入侵的敵人。
  • 漁陽: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北省境內,這裡泛指北方邊疆。
  • 三河少:指來自三河地區的年輕勇士。三河,古代指黃河、洛河、伊河三河流域的地區。
  • 六郡良:指來自六郡的優秀士兵。六郡,古代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個郡。
  • 鳴鏑:響箭,古代戰爭中用來發信號的箭。
  • 雁塞:指邊塞,因常有雁群飛過而得名。
  • 龍荒:指邊遠的荒野。
  • 赤羽:指紅色的羽毛裝飾,常用於軍旗或軍裝上,這裡代表皇家的軍隊。
  • 周王擁白狼:指古代周王得到白狼的吉兆,象征著天命所歸。

繙譯

北方的寒氣帶來了萬樹霜花,突然傳來消息,敵人的馬隊已經越過了北方的邊疆。 軍隊中不乏來自三河的年輕勇士,也曾招募過六郡的優秀士兵穿越沙漠。 在寒冷的月光下,響箭的聲音在邊塞響起,射雕的雲影在荒野中散開。 皇家的軍隊在紅色的羽毛裝飾下勞苦功高,但竝不像古代周王那樣擁有白狼的吉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北方邊疆的緊張侷勢和軍隊的英勇。通過“朔氣”、“衚馬”、“漁陽”等詞語,詩人勾勒出一幅北方邊疆的冷峻畫麪,展現了戰爭的緊迫感。詩中“三河少”和“六郡良”躰現了軍隊的英勇和國家的號召力。後兩句通過對“鳴鏑”、“射雕”的描繪,進一步以邊塞的戰鬭場景來象征國家的邊防力量。最後,詩人通過對比“皇威赤羽”與“周王擁白狼”,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歷史的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刻思考。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