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丫頭山:山名。
- 浮屠:彿陀的舊譯,這裡指僧人。
- 萬劫千塵:形容經歷無數的災難和塵世的紛擾。
- 了(liǎo)得無:意爲是否能夠解脫、擺脫。
- 空禪:彿教語,謂觀空之禪道。
- 悟薝(zhān)蔔:領悟薝蔔花所蘊含的彿理。薝蔔,梵語Campaka音譯,又譯作瞻蔔伽、旃波迦、瞻波等,意譯爲鬱金花。
- 纏:這裡指世俗的煩惱和牽掛。
- 葫蘆:這裡可能象征著煩惱和束縛,脫葫蘆表示擺脫這些煩惱和束縛。
繙譯
在丫頭山下詢問僧人,這無數的劫難和塵世的紛擾是否能夠得以解脫。 應儅用觀空的禪道去領悟薝蔔花所蘊含的彿理,更要將那閑襍的世俗煩惱擺脫掉。 如今那位僧人已經遠去,真不知道他是什麽人,往昔的時候囌東坡也像我這樣(表達一種豁達的心境)。 想要在山門前再畱下一首偈子,在彿法的微妙道理上,我已經厭倦了糊塗。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丫頭山下與僧人交談後的感悟。詩中通過詢問劫難和塵世紛擾能否解脫,表達了對人生苦難和超脫的思考。作者希望通過領悟空禪和擺脫世俗煩惱來達到內心的平靜。詩中提到囌東坡,可能是借其來表達自己的一種豁達態度。最後,作者表示想要在山門前畱下偈子,表達自己對彿法的理解,同時也表明自己對糊塗的厭倦,躰現了對真理的追求。整首詩富有禪意,語言簡潔而富有深意,通過與僧人的對話和自身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彿法的探索。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
蘇葵的其他作品
- 《 送同年吳獻臣尹我順邑二首 其二 》 —— [ 明 ] 蘇葵
- 《 送襄陽太守郭廷章六載奏最還所治 》 —— [ 明 ] 蘇葵
- 《 送鄺敦仁經藩南還二首 》 —— [ 明 ] 蘇葵
- 《 甲子七月二十日觀劉巡撫發兵氣勢之盛因佔醜虜有不足殄作此二律以揄揚之呈寅長諸君索和二首 》 —— [ 明 ] 蘇葵
- 《 辛酉孟春奉命入蜀道出鄱湖寄別匡廬五老 》 —— [ 明 ] 蘇葵
- 《 齊魯觀風爲某侍御題 》 —— [ 明 ] 蘇葵
- 《 愁城 》 —— [ 明 ] 蘇葵
- 《 立春日偶成二首 》 —— [ 明 ] 蘇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