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孟春奉命入蜀道出鄱湖寄別匡廬五老
所属合集
註釋
- 孟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
- 鄱湖:鄱陽湖的簡稱。
- 匡廬:指廬山,又稱匡山。
-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柺杖。
- 杖藜:拄着柺杖。
- 芝畦:長滿靈芝的田地。
- 玄猿:黑色的猿。
- 翩翻:上下飛動的樣子。
- 仙壇:仙人居住的地方。
- 僧宇:僧人的住所。
- 空翠:指綠色的草木。
- 支頤:以手託下巴。
- 芙蓉:這裏指山峯的形狀像芙蓉花。
- 筵(yàn):座位,席位。
- 文會堂:文人聚會的場所。
- 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 興闌:興盡。
- 勾引:吸引。
- 推排:排斥,拒絕。
- 丘壑願:指隱居山林的願望。
- 宮亭舸:一種船隻。
- 雪禽:白色的鳥。
翻譯
我曾經在山的前面戴着斗笠,拄着柺杖打破長滿靈芝的田地的煙霧。白天到晚上,一邊賞花一邊喝酒,依據石頭尋找詩句,傾聽流淌的泉水聲。黑色的猿猴在高高的樹上嬉戲,白色的仙鶴從半空中翩然飛來。仙人的壇臺和僧人的屋宇隱藏在翠綠的草木中,隔着竹林傳來的鳥叫聲如同管絃樂一般。 有時暢快地靠在山澗旁的松樹上,託着下巴仰面觀賞像芙蓉花一樣的山峯。亂雲消散後,雨剛剛洗淨山峯,秀麗的景色中一座山峯奇特,另一座山峯也奇特。有時攀登到煙雲之外,俯瞰獨自飛翔的黃鵠的背影。在東邊的滄海盡頭看到蓬萊仙島,極目遠望再也沒有山巒的阻礙。 興盡後回到文會堂,穿着青衫的文人濟濟一堂,都很美好珍貴。拿着經書詢問疑難問題,談論道德,接着談到政務和文章。平常隔一個月就再來一次,山靈吸引着我,從不排斥我。可惜我還沒有實現隱居山林的願望,與這裏分別半年,真是讓人惆悵滿懷。 如今風送着我乘坐的宮亭船,廬山的五老峯似乎在依依不捨地等着我。渡口先派白色的鳥來迎接,山峯的頂端不允許被青煙封鎖。怎奈行客匆匆忙忙,夕陽西下,回頭看去青山已空。難道沒有帶着美酒來進行美好的觀賞嗎?誰能像韓愈(昌黎翁)那樣指出問題呢? 青苔和蘚應該重重疊疊,以前遊玩的蹤跡不要深深地封鎖起來。題詩大致和山靈說一說,離別的思緒都在難以言說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廬山等地的遊歷情景以及與自然、人文的交融。詩中既有對自然風光的細膩描繪,如「看花酌酒旦復暮,尋詩據石聽流泉」「亂雲散後雨新洗,秀色一峯奇一峯」,展現了廬山的美景和寧靜;又有對人文活動的記錄,如「興闌反我文會堂,青衫濟濟皆琳琅。執經問難語道德,次及政務兼文章」,體現了文人聚會的高雅和學術氛圍。同時,詩中也表達了詩人對隱居山林的嚮往以及離別的惆悵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山水、動植物、人文活動等多方面的描寫,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蘇葵
蘇葵的其他作品
- 《 哭從兄弟鐵峯八首 》 —— [ 明 ] 蘇葵
- 《 同前奉和江景吳寅長韻 》 —— [ 明 ] 蘇葵
- 《 題吳懷德憲副秋江獨釣圖時吳將致政 》 —— [ 明 ] 蘇葵
- 《 秋丁陪祀 》 —— [ 明 ] 蘇葵
- 《 過鰲峯超然臺謁東坡遺像 》 —— [ 明 ] 蘇葵
- 《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 》 —— [ 明 ] 蘇葵
- 《 九日飲冰玉堂和韻十首 》 —— [ 明 ] 蘇葵
- 《 題胡人獻馬圖 》 —— [ 明 ] 蘇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