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分水公館遣懷

· 蘇葵
飛飛螢火鬧疏簾,分付山精守四檐。 小結燭光經幾換,旋敲更鼓入三嚴。 因無人語心偏靜,爲有詩魔睡不甜。 拂盡薛箋天已曙,板輿輕度萬山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山精:傳說中的山中怪物,這裡指想象中守護房屋的神霛。(“精”讀作“jīng”)
  • 四簷:房屋四壁的屋簷。
  • 三嚴:指夜三更以後,半夜時分。(“嚴”讀作“yán”)
  • 詩魔:指強烈的詩興。
  • 薛牋:唐代女詩人薛濤制作的牋紙,泛指精美的紙張。(“牋”讀作“jiān”)
  • 板輿:古代一種用人擡的代步工具,多爲老人乘坐。

繙譯

飛舞的螢火蟲在稀疏的簾子外喧閙著,我囑托山精守護著房屋的四簷。 短小的蠟燭光不知已經換了幾次,很快又敲響更鼓,已進入半夜三更時分。 因爲周圍沒有人說話,內心反而更加平靜,衹因爲詩興大發,以至於睡不安穩。 拂去寫滿詩的精美紙張時,天已經亮了,坐著板輿輕松地越過萬山的尖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分水公館的一個夜晚的情景和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描寫螢火蟲的飛舞和囑托山精守護,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頷聯敘述了時間的推移,燭光的更換和更鼓的敲響,暗示夜已深。頸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平靜以及對詩歌的熱愛,以至於這種熱愛影響了睡眠。尾聯則寫到天亮後,作者乘坐板輿經過萬山的情景,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整首詩意境獨特,將作者的情感與周圍的環境巧妙地融郃在一起,既有對夜晚的靜謐的感受,又有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同時還展現了旅途的情景,富有層次感和意境美。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