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陸離:形容色彩斑斕、繁雜。
- 典祀:按常禮舉行的祭祀。
- 崇碑:高大的石碑。
- 乘槎(chá):指乘坐竹木筏,後比喻入朝爲官。
- 行雨龍:傳說中司雨的龍神。
- 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借指宮廷。
- 遊屐:出遊時穿的木屐,代指遊人。
- 紫芝:一種真菌,古人認爲是瑞草。
翻譯
南海神廟中波光映照,色彩斑斕繁雜,歷代按常禮舉行的祭祀都有高大的石碑記載。乘坐竹木筏而來的人到這裏時,潮水偏偏漲滿,司雨的龍神歸去後,氣象更爲奇特。從宮廷遠望,出遊的人漸行漸遠,秋天的紫芝老了,帶着雲彩低垂。停船片刻,體會登臨的意趣,這四百座山的神靈似乎早已在期待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海神祠的景色和氛圍,以及詩人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描寫神廟的波光和歷代的典祀崇碑,展現出其歷史的厚重和神聖。頷聯中「乘槎人到潮偏滿,行雨龍歸氣更奇」,通過潮水的漲滿和龍神歸去後的奇特氣象,增添了神祕的色彩。頸聯從遠處的宮廷寫到近處的紫芝,展現出不同的景象。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在短暫停留中感受到的山靈的期待,給人一種深邃的意境。整首詩用詞精準,意境優美,將南海神祠的莊嚴、神祕和歷史底蘊表現得淋漓盡致。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甲寅春二月與蜜在慧均四藏自顯超漢鐵關洞開瓶出法敵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掛雲諸子從燕臺南歸取道泰安登岱嶽所經 》 —— [ 明 ] 釋今無
- 《 壽楊太守肅如 》 —— [ 明 ] 釋今無
- 《 甲寅秋予以乞經從燕臺南歸留滯白門頓弟在吳門專侍至之住數日去陵陽訂其復至白首天涯易散難聚不已之情未欲遽 》 —— [ 明 ] 釋今無
- 《 天中有樹名勝音 》 —— [ 明 ] 釋今無
- 《 韶石舟中 》 —— [ 明 ] 釋今無
- 《 遊華首臺兼遊諸勝次韻二章 》 —— [ 明 ] 釋今無
- 《 壽王仲錫臬憲 》 —— [ 明 ] 釋今無
- 《 白海棠予素未之見甲寅八月寓金陵入高座寺一見之復從徐公輔江城閣一見偶作是詩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