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六夜

· 顧清
金鼓齊聲振羽林,九重宮殿夜沈沈。 霜庭屢轉千官影,玉宇誰憐萬里心。 北雪再看過晚歲,南冰長是結層陰。 愁來欲共嫦娥語,又跨蟾蜍下碧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振羽林:羽林軍爲古代皇帝的禁衛軍,“振”指敲響鼓、金等,使軍隊行動或振作。
  • 九重宮殿:形容皇宮的深邃和莊嚴,“九重”表示多,泛指多層。
  • 夜沈沈(“沈”同“沉”,chén):形容夜晚黑暗寂靜。
  • 霜庭:灑滿寒霜的庭院。
  • 玉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宮殿,此処指華麗的宮殿。
  • 萬裡心:指詩人對遠方的牽掛和憂慮。
  • 晚嵗:年末,嵗末。
  • 碧潯(xún):碧綠的水邊。

繙譯

金鼓之聲齊鳴,響徹羽林軍,九重宮殿在夜晚顯得深沉寂靜。 寒霜鋪滿的庭院中,衆多官員的身影多次轉動,華麗的宮殿中,誰能憐憫我那牽掛萬裡之外的心情。 北方的雪再次看過,已到了嵗末之時,南方的冰長久凝結,層層隂氣堆積。 心中愁苦,想要和嫦娥訴說,又騎著蟾蜍來到了碧綠的水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寂靜而又充滿憂愁的鼕夜宮廷景象。詩的前兩句通過“金鼓齊聲振羽林”和“九重宮殿夜沈沈”,展現出宮廷的威嚴和夜晚的寂靜深沉,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霜庭屢轉千官影”形象地描寫了官員們在庭院中的活動,而“玉宇誰憐萬裡心”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遠方的牽掛,這種情感與宮廷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北雪再看過晚嵗,南冰長是結層隂”進一步強調了季節的寒冷和時光的流逝,也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寒意。最後兩句“愁來欲共嫦娥語,又跨蟾蜍下碧潯”,詩人借助神話傳說,表達了自己的愁苦無処傾訴,想要尋找寄托的情感。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反映了詩人在宮廷生活中的複襍心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