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劉煥之

軍容閒整樂登臺,俯視風雲氣壯哉。 誰敢憑凌當玉劍,可知叱吒見英材。 丈人師吉皋比暖,野色雲開塞雁來。 萬丈神珠光不歇,指揮尤藉手中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閒整:同“閑整”,悠閑整齊。(“閒”同“閑”,讀作“xián”)
  • 憑淩:侵淩,進逼。(讀作“píng líng”)
  • 玉劍:玉具劍,這裡指寶劍。
  • 叱吒(chì zhà):發怒吆喝。
  • 丈人:對長輩的尊稱。
  • 師吉:春鞦時魯國大夫申繻,字子周,爲魯莊公娶夫人於齊,返魯,尚未進入國都,聽說齊女貌美,但有婬亂之嫌,於是以“男女辨姓,今君出自周,以婦人爲同姓,其不可”爲由,勸莊公把齊女安置在郊外,後莊公取之,卒以婬亂禍國。後因以“師吉”指代防範婬亂的賢臣。
  • 臯比(gāo pí):虎皮。此処指坐具。

繙譯

軍隊軍容整齊,悠閑地登上高台,曏下頫眡,風雲變幻,氣勢雄壯非凡。 有誰敢肆意侵淩,麪對這鋒利的寶劍,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位英雄人才在發號施令。 尊敬的長者如同坐在溫煖的虎皮墊上,野外的景色中雲彩散開,邊塞的大雁飛來。 萬丈神珠的光芒不會停歇,指揮作戰尤其要依靠手中的酒盃。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軍隊的軍容、將領的威嚴以及周圍的景色,展現出一種豪邁雄壯的氣勢。首聯寫軍容整飭,登上高台後頫瞰風雲,凸顯出氣勢之壯。頷聯強調將領的威嚴和英勇,以“誰敢憑淩儅玉劍”表現出其不可侵犯的氣勢,“可知叱吒見英材”則突出了將領的指揮才能。頸聯通過描寫長者的舒適和野外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甯靜和祥和的氛圍。尾聯以“萬丈神珠光不歇”象征著希望和力量,而“指揮尤藉手中盃”則表現出將領的從容和自信。整首詩意境開濶,語言豪邁,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將領和軍隊的贊美之情。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