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採臣糧憲春日偕兩令君令甥及諸公過遊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無因乞食見高幡,村落蕭條動世尊。
偶策竹筇趨客舍,倒迎草履失山門。
鶯啼綠樹聲初滑,興引紅雲日未昏。
獨酌濁醪閒引領,海天碧儘自無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竹筇(qióng):一種竹子做的手杖。
- 草履:用草編織的鞋子。
- 醪(láo):濁酒。
翻譯
因爲沒有緣故去乞食而見到高高的幡旗,村落蕭條的景象使世尊爲之觸動。偶然拄着竹杖走向客舍,匆忙迎接時穿着的草鞋都丟在了山門前。黃鶯在翠綠的樹上啼叫,聲音起初還很圓潤;興致被天邊的紅雲引發,太陽還未落山。獨自斟上一杯濁酒,悠閒地伸頸遠望,海與天呈現碧色,盡頭處自然地沒有痕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衆人出遊的情景以及途中的所見所感。首聯通過「無因乞食」「村落蕭條」營造出一種別樣的氛圍,可能暗示着某種世事的無常或人生的感慨。頷聯描述了詩人匆忙的行動,表現出一種急切的心情。頸聯以鶯啼和紅雲烘托出美好的氛圍,同時也體現出詩人的興致頗高。尾聯中詩人獨酌濁酒,遠望海天,展現出一種閒適而悠遠的心境,「海天碧儘自無痕」給人以廣闊、寧靜的美感,也可能蘊含着詩人對人生境界的一種追求。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潔而富有意境,既有對外部景色的描繪,也有對內心感受的表達。